油气行业应引进更多的民营企业


  张总还有各位代表,下午好!刚才这个报告本来是我的名字,实际上是李总写的,所以我就说,在他们这个考虑之下,我想补充,谈点个人想法。实际上我是和张总是一个队伍的,我也是退休职工,60多岁了。我想就刚才两位,王总还有李总讲的问题,谈一点我的想法,特别王总讲的,我中间也有一些启发。就是现在来讲,煤层气我干了十几年了,从我来讲,我以前是煤炭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所长,搞这个也比较早,从80年代末到现在也是二十年了,但是咱们中国从成立中联公司开始,规模性搞也十五六年,现在是什么规模呢?去年一百多亿,连地面到地下这样一个规模,实际地面也就是二十四五亿这么一个情况。页岩气实际上也从美国最开始搞,美国已经搞了二十多年,将近三十年,现在热起来以后,成了规模以后,我们又跟着跑。不管是从煤层气还是从页岩气,基本上都是中国都是追着世界潮流在去跑,在去起步。但是起步不管是现在的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规划来讲,特别我们两届规划,煤层气开发利用的两届规划,“十一五”、“十二五”我都是参加人,最后“十二五”规划,我认为不管是煤层气和页岩气来讲,对我们业内的挑战都非常大。像王总一些意见我是很赞成的,你要在国外资源条件我们好,技术比我们好的情况下,干了二三十年的情况下,我们两三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这些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这是我第一个大的想法,受王总启发。

  第二个想法,我想在座诸位同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也是从资源这个角度,因为页岩气我从事的不多,我主要从煤层气这个角度多讲一点。煤层气目前资源量就不说了,但是真正我们国土资源部给我们批准的探矿权的数量,我刚才看了王总的报告,胜利油田油气的探矿权是19.4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煤层气的探矿权、采矿权的范围是多少,是4.29万平方公里,98年第一开始批的时候是6.5万平方公里,这是这么多年煤层气的探矿权不增反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谈到“十二五”三百亿,十三五要达到一个更大的数量,工程院做的报告也好,还是我们各个其他单位作报告也好,提出煤层气十三五以后要搞到六百亿甚至更高一些,等于再造一个大庆。所以从资源角度,这首先就是一个瓶颈,怎么去解决,所以我说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考虑支持的一个力度,这是第一点,我们要思考的一些东西。

  第二点,从现在来看,煤层气发展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现在技术上我不讲了,大家业内都很清楚,我要讲两个实际情况。第一个情况就是各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家占的矿权,我印象是4600左右,地方占7500左右,说起来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说,现在打的探井还是太少。根据不完全统计,中石油大概是打了4100口左右,探井占到1300口左右,中联公司不算对外合作,打了将近1300口井,探井占到950口左右。实际上在基础工作做的还是很多的,但是有一些公司尽管打井也很多,大概打了3700多,但是探井打了50多口,是这么一个比例。我再讲第二大问题,就是咱们搞油气的都知道,我们打井数量不是主要的,要追求效益,要追求单井产量。现在我们平均单井产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比如有一家公司在一个地方一个区块里打了一千口井,但是单井产量超过八百方,可以算是成功的井,这个井数多少,占一千口开发井的20%到30%,其他还达不到这个产量。由此造成了单井产量偏低,大部分单井平均起来不到一千方。现在中联公司算比较高的,它的平均单井产量接近三千方。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除了技术需要攻关以外,勘探的情况还有单井产量,确实需要我们业内的同志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我要讲一个发展模式的问题。我和张总曾经讲过几次,现在煤层气在我们国内来讲,像国外美国主要靠政策刺激,当时从事煤层气的有上千家,现在来讲,我们油气企业也好,煤炭企业也好,主要几个大公司在干,但是这些公司主要的发展模式,其实我这个话不是贬义词,我老讲这是寄生式发展。寄生式发展是什么?就是他的这种发展是靠着油气主业,综合集团的主业来掏钱,来养你这个煤层气的开发。中石油投了一百多亿,还有煤炭企业投了将近二百亿,如果从经济核算来讲,是不行的,那是十几年,多少年也回报不了,像王总讲,应该加大投入,可以不计成本,我也赞成,初期的时候应当是这个状况。只有大的油公司还有大的煤炭企业主业来掏钱,寄生式发展,这种寄生式发展模式太单一,而且不利于促进你的专业煤层气公司,油田也好,煤炭企业也好,石油公司也好,更快地走向健康发展。特别是油气行业,油气行业和煤炭行业不一样,油气行业经过几年以后,如果总是亏损,我担心还投不投,煤炭投这个是必须的,这方面也有一个思考的问题。中央电视台采访,我也谈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引进更多的民营企业,有实力有资本有技术,给他矿权,给他资源,让他能够用另一种方式,来改变、调整、改善中国煤层气企业的发展模式,增强这些能力。

  第四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也不多讲,还是政策的事。除了发展模式以外,政策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目前来讲,我们国家的煤层气资源条件比美国差,同时,它的技术也有待突破,可以说煤层气的技术除了常规技术,针对性的还是基本上处于攻关阶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财政补贴一定要尽快地到位。我们早就提过,大家也都知道,要从每立方米两毛钱,尽快提到四毛以上,这个也在走程序,基本上可以接受。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不加快的话,对油公司的信心是个影响,所以我想对整个煤层气产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他的我就不讲了,只是罗嗦这些,作为李总的一个补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