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任务书和时间表。自觉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把中国华融深入推进市场化转型和走好‘改制—引战—上市’三部曲的进程自觉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去推进。”近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此表示。
的确,作为一家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中国华融自2009年步入全面推进市场化转型发展快车道到完成股份制改造,可以说,在迄今短短4年里取得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利润连续4年翻番,累计实现利润300多亿元。相比2008年,中国华融利润增长了30倍,总资产规模增长了10倍,净资产增长了3倍。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创新+稳健”始终是中国华融坚持的发展思路。
那么,中国华融未来的路如何走,如何实现“治理科学、管控有序、主业突出、综合经营、业绩优良”的一流资产管理公司新目标?对此,赖小民结合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向记者深入阐述了他的观点。
记者: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中国华融来说,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如何贯彻落实?
赖小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深入领会未来“市场”和“政府”的准确定位,对中国华融来说,就是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经营之道,进一步坚定走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国际化的转型路子不动摇,不断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
深入领会三中全会精神,最迫切的是全面加强对各类实体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为此,应正确把握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功能定位上必须坚持的“两个毫不动摇”原则以及中央在产权保护和政策待遇上的精神,积极探索中国华融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方面的金融综合服务新途径和新手段,将支持各类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作为中国华融市场化转型发展的根本任务和社会责任。
同时,按照“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总要求,抓住“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机遇,扩大中国华融银行类业务的规模和辐射面,推进机构布局创新。根据“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积极探索扩大投行业务和“大资管”业务规模。按照“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要求,加大中国华融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发挥“一体两翼”协同效应和“组合拳”优势。在“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的要求下,进一步提高中国华融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水平,实现又好、又稳、科学可持续发展。(作者:李岚)
金融观察: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