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发展解析


 说企业发展,一实力,二战略,两者少了那一样,都转不起来的。就像你可以抬着走,最终你还是要落后让市场规律来淘汰。

  
  实力:实力又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这两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协调的一种关系。因为企业发展是靠硬实力来展现公司,做公司发展的后盾;又要依拖软实力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打动人心。“攻心为上”,也是战略的最高境界。
  
  硬实力包括公司的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产,因为一个公司的发展必须有强劲的财政做支持,只有这样,公司才有健康发展的基础,就像我们人,身体健康了,才有可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
  
  我们周围有基本上的就是私企(包括外资)或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有着国家财政的支持,有政府的扶持,除非真的到了无药可救的情况下,政府会让这些企业自生自灭,哪怕有一点点的有生机,国家也会去进行救治;私企或是外资企业呢,在这个市场环境下能否生存,完全靠自己。靠的是这个公司的资本动作能力,以及公司股东或是企业主的个人魄力!
  
  首先是快速发展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每个公司的老板都是很高兴:大量的招人、生产产品、销售,所有的事情看着都是顺水推舟,很少有老板愿意在这个时候对公司进行大的调整,想更多的挣到钱是公司发展状大,但就是那很少一部份的老板因为懂得了调整,所以他成为了这个行业的先锋,其实世界对于各行各业的二八分一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必定出现以下问题:企业文化没有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了、财务出问题了,最主要的是员工中慢慢会出现相互排斥、恶性竞争的循环状态。当面对再次腾飞的时候,企业已经没有了再飞起来的动力了。
  
  另外一种就是停止不前,处于困境中的企业,这类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同样有没有企业文化、员素质不高、财务紧张等状况,并且还有可能伴随着没有业务的境地,企业处于走不动的状态。
  
  那么,当面对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怎样做才可以保证企业健康发展进行再次腾飞呢?宏观经济理念里面的高压低抬最适合。
  
  无论企业在什么状态呀!企业文化以及企业人员素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如何培养公司员工企业文化的学习以及素质,各行业都有不同的方法,因为不尽相同,所以应该各个行业去寻找培训方法,或是公司集体培训,或是特别安排学习,但先决条件是员工必须有上进心,愿意去学。是因为这一点,这就决定了快速成展中的企业应该怎样去压制公司发展的速度,决定公司那些参差不齐的员工要怎样的去与留,巩固公司实力。使公司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为企业能再一次的腾飞做好基础。对于困境中的企业也是在为公司做基础,为打开新局面做准备。
  
  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各行业所最终产生的产品也是不一样的,在调整阶段一定要保证所产出的产品的质量,有些特殊行业,一定要保证你所做产品的品质,是不是有对公司软实力(声誉)产生不好影响,这类产品一定要慎重,宁可不做。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企业。不然一个产品出来,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
  
  下面最主要的就是财务,财务是公司的命脉。一个公司的财务决定了一个公司的前途,每一个企业的领导都清楚这一点,但是很多领导或是股东投资人却对这一点不是很重视,因为他们重视的往往是自己的利益,而没有全面的为公司着想。这里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你是以公司为挣钱的工具,还是真正的做公司,以公司为家,想做好企业,做大企业。
  
  我想很多人没有面对这样的问题,因为办企业就是为了利益,不为利益做公司有什么用?但我很想知道一个问题,那个公司在年底进行分红的时候(尤其是私人企业),想过公司利润里面抽出至少30%做为公司储备金,这些储备金是不动的,随首一年又一年的过去,这些储备金将会越积越多,同时谁又想到过,每年自己的分红拿到手后,再拿出20%继续放回公司,做为公司应急储备金来为公司的的发展着想?
  
  公司的发展以及所有的事物发展,都是一个有起有落的过程,公司有好的发展时间,同时也有虎落平阳的尴尬,储备金政策和政府的储备政策是一个道理,目的是能使公司更顺利的渡过难关,因为在最低潮的时候,每一个股东都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钱来为公司的发展出力,因为这是人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原因是怕自己的这些投入一去不复返,与其说是对公司没有信心,不如说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可是在公司情况好的情况下确正好想反,我想这个时候让人拿出储备金或是应急储备金出来做为公司发展做铺垫,每一个人都会愿意的,因为股份不变,年底利益也不变。对于公司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人才是择木而栖,永远是和利益脱不了钩的,在企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守住人才那不能彰显公司的实力,在公司处于低谷时能留住人才那才是真正的强者。
  
  经济利益不但是做为企业主以及股东们所追求的,同样也是为公司服务的每一个人所追求的。一般企业所做的是,高速发展阶段,公司每个人的利润都很高,可是在进入低谷时候,都在想办法压缩每一个人的利益,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人们都不愿意见到的局面,优秀人才都走了,公司陷入困境。
  
  其实公司的发展,必须按照高速发展时候低利益(相对于当时候高速发展的趋势,他们的实际利益并没有降低多少),低速发展时候高利益的的模式走,不但可以让公司得到发展,并且可以在公司关键时候能留住人才。因为在低谷阶段,在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的老员工,都不想离开自己已经奋斗了几年的公司,可是,很多时候是由于生活的压力才被迫离开这个属于自己的岗位的,要是公司在最低谷的时候还能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水平,那么谁还愿意离开呢?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证明:

  
  一个公司一个团队(10人团队)在高速发展5年后陷入了3年的经济停滞(其实用不了三年,因为一个团队在有激励条件下,很容易创造奇迹),这个团队的高速发展时候,每年能为公司创造1000万的纯利润,那么,有储备金的情况下与没有储备金的情况下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有储备金:
  
  以30%为储备金基数,10%为利润提成,5%为工资基数,15%为公司花销以及行政人员工资,还有10%作为公司帐面应保留数额,其它的为股东利润分红,我们可以算一下公司人的生活水平是怎样的呢?
  
  公司储备金直接数额为300万,五年时间就是1500万;
  
  10个成员的提成为100万,人均年提成为10万元,五年就是50万;
  
  成员工资是50万,人均5万,五年是25万元;
  
  每年150万元的行政人员工资以及业务开支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了,更不用说再加上上一年公司帐面资金。
  
  股东每年有300的利润分红。
  
  如果股东能拿出20%=60万做为应急储备金,那储备金每年可以达到360万元,那么五年下来就会有1800万元。
  
  接下来三年,就算这个小组的十个人每年只有100万的进帐,我们每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我们提高到8000,公司以及股东们每年也有利润进帐。
  
  那么公司没有储备金呢?前五年公司每个人的利润都会有所提高,但是并不是很多。可是五年后呢?公司将面临大量人才流失,半死不活的在挣扎,完全没有了斗志,这个时候就会什么产品都做,对公司影响不好的也可能做,公司软实力不断下降,最后只能越走越差!
  
  所以,有好的团队的公司,一定要懂得留人才。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金钱来留,所以对于小企业家或是股东们来说,不能吝啬那些必须投入的资金,要知道这个团队有为你挣更多利润的能力。
  
  在企业发展中还有一个重点问题就是,业务费用问题,发展好的企业要控制业务方面投入,能省则省,使节俭行成一种公司文化。因为这方面不懂得节俭,容易使人浮躁,并随之产生惰性,这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同样是企业发展中的一道绊脚石。对于发展停滞的企业,却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越是困难在允许的条件下,要越在这方面加大力度,不但让员工感觉到老板的诚意,也在别人面前显示出这个公司的自信。
  
  对于上面这些硬实力,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晶,不但要会利用,也要学会控制,保证公司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有应用自如的境界,方可立足与不败竞争中。
  
  软实力:这其实是在公司竞争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其中它包括有你所做的产品,你公司的人员素质以及你公司的企业文化内涵。
  
  因为各行业里面都有一种口碑相传的传播效应,当你所做出的产品好的时候,别人就会在你所处的竞争圈里传播开了,但是你要是做出了一个坏产品的话,无论你原来做的产品怎好,这个效应就会立即得到放大,俗话说的好:一丑遮百好。所以对于公司来说,当做一个项目或是产品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产品或是项目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效益,是好是坏,好多坏多,并因此能不能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扭转乾坤。如果对公司不好并且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么对不起,不赚这个钱都不要做这个产品。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做为企业可以设置一个自己的慈善基金帐户,每年或是每笔生意,得出百分1左右的利润作为慈善基金,进行累积存储,一年或是半年和新闻各种媒介联合进行一次公益活动,或是进行特定人群的慈善捐,不断提升公司的软实力以及社会知名度,这将对以后公司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很多国外企业看重的不单单是你公司的的整体实力,而最多看重的是你公司对社会的贡献度,对企业今后和外资进行资产的重组扩大公司规模能起到一个关键作用。
  
  另外就是公司人的素质与企业文化,这是一个公司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任务,因为公司出去所代表的是这个公司的形像,而不是一个人,在别人面前能表现的恰到好处,不亢不俾,完全可以把公司形像展现在别人面前。不但展现了个人魅力,同时也展现了公司的自信。
  
  经济危机下,你准备好了吗?当你被抛到的谷底,你将用什么办法重新占领高地?
  
  孙子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你将如何面对这次大的机遇,使自已站在不败之地?你是否做好了储备人才的计划?
  
  所有的一切问句,都想得到一个答案,那就是:准备好了。
  
   
  
  至于公司里面的战略问题,每个公司都不一样,但是基础打牢了,我想无论什么样的战略只要去努力实践,并没有什么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