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画 民俗图 励志书
———《月儿城》评介
王新民
一幅美丽动人的风景画
近年来,由于工作之便和笔会之际,笔者多次去安康检查考察和游览,初识了安康山水,尤其对堪称安康乃至陕南的母亲河———汉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读了刘培英寄赠的和女儿合著的长篇小说《月儿城》,深感自己对安康山水尤其是汉江的认识是皮毛的或不全面的。
先看看《月儿城》中对山的赞美:山好多啊!举目都是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翻一座山又一座山,像是没有尽头。阳光从茂密高大的树木上投下微茫斑驳的光线,二人在茫茫无尽的深林中蠕动着;山好高啊!一座座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山好奇啊!山势磅礴,怪石嶙峋,千壑涧天,危峰峙立,万卉争艳,险峰似乎随时可能栽倒趴下;山好秀媚啊!有的山像翠绿的屏障,有的像新生的竹笋,有的像庄严的老者伫立天表,有的似娇羞的洞房新娘,让镶金镀银般的晚霞做纱巾,掩着美丽的容颜,有的又像长裙曳地,翘首远眺的妇人。说不尽的雄奇险峻和明媚秀丽!
再看看对名不见经传的关头山的描写:山上满山遍野是密不透风的绿茵茵的青草。绿草像丝绸一样又细又软又亮,有一人多高,草叶上还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儿。夹杂着姹紫嫣红的花儿。一片片的野桃花如天边的云霞;月季花绽开着艳丽的红颜;金黄的迎春花婀娜含笑;粉红的杏花、雪白的李花,竞相开放,还有苦麻菜、荠荠菜、刺架菜等各种野菜野花。
然后看看作者对汉江的描写吧:江面有的地方开阔如海,苍苍茫茫,碧波万顷,天水相连,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汉江像一块绿得发亮的碧玉,又如淑女般恬静、温柔、优雅;有的地方狭窄,两岸乱石穿空,或如刀砍斧削般高耸入云,两山对峙,江水在狭窄的山谷间汹涌着,狂啸着,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的地段落差大,汉江倾泻而下,如一道飞瀑,浪花四溅,喷珠溅玉,声若惊雷,势如鼎沸;两岸村落良田,渔歌阵阵,疏林茂竹,花草摇曳,树树含雨,山山带云,青山倒影,层叠恍惚;距月儿城不远处,有约数十里的地段,江边和江心的岩石像白玉一般细腻、光洁、温润,宛如一朵朵洁白的莲花,有袅娜的开着,有羞怯怯含苞欲放的,有的盛开灿烂如观音菩萨身下的莲花宝座,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当然汉江也有它的另外一面:汉水在极尽美丽温柔之后又显示出它的凶狠嗜杀、残暴肆虐。……一下雨,汉江沿线,千河万溪、千沟万壑、千山万林的水都膨胀了,翻滚着,汹涌着,自上而下争先恐后,奔腾呼啸着涌入汉江。汉江一下失去了平日的清丽、娴静、从容不迫,像发狂的疯子,像要寻仇报复的豺狼虎豹,河水从碧绿到微混、橙黄,以致浑黄如泥汤样,江面是平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无边无沿,江水深不可测,滔天洪水如从潘多拉盒子窜出的魔鬼,如脱缰的野马,如出山的猛虎,奔腾汹涌而下,恶浪风卷,卷起一排排一两丈高的滔天巨浪,喷吐着白沫,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向着汉江两岸狂扑过去,扑上沙滩、庄稼、房屋等等,砸在红石堡上、高高的石坎上、房屋上,两下相撞,发出轰然巨响,激起滔天巨浪,席卷一切,……
虽然笔者没有见过汉江的洪水泛滥,但从1983年的安康大水灾可以想见其惨烈之景象。
但总的来说,近年来由于汉江两岸干部群众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退耕还林政策,精心保护汉江,可以说,汉江水是目前我国大江大河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堪称“一江清水送北京”。
一卷多彩迷人的民俗图
陕南的风俗民情是很有地域特色的,笔者对安康的民歌和饮酒等民俗有所了解,可以说热情奔放,感人醉人。从《月儿城》一书中对春节娱乐的描写可见其一斑:
自正月初三,月儿城开始出灯,有龙灯、狮子、高跷、采莲船等等,……尤其是正月十五晚上最热闹,……
天刚擦黑,玩狮子龙灯的就出行了。狮子龙灯出行前,常以报马先行,三次向老百姓通报出行路线、所在方位。所到之处,黄烟开路,火炮子齐鸣,气势宏大。……
随着热烈的鼓点,(狮子)摇头摆尾,舞动起来。首先打场子,“拜四方”,请观众让出舞狮子的场地,接着狮子在锣鼓声中做舔毛、瘙痒、抖毛、俯卧、打滚、耍赖、抢绣球、大喘气等动作,主要是表演狮子的生活习性。……
狮子表演着,围观的群众就手持花筒,燃放起来,对着狮子烧,花烧得越旺,锣鼓敲得越紧,狮子也舞得越欢。……
在红光冲天、烟雾腾腾之中,狮子腾跳闪挪,甩头晃尾,跳跃躲避,狂舞不止,表现得英武勇猛威风凛凛又憨蛮可爱。
又如书中对婚俗的描写:新郎新娘刚在床边坐定,就开始撒帐的仪式。按照传统的风俗,由男方请一个德高望重、口才极佳的有年岁的读书人(而不是达官贵人和财主老板),在新郎新娘在新床上坐定的时候,把盛在盘子里的食盐、茶叶、大米、小麦、棉籽、蚕茧、枣子、花生、铜钱、银屑一把把抓起来,对着新床边的新郎新娘撒一把,说一句吉祥如意的话,来作为赞颂的祝词及对新人的祝福,撒得新郎新娘满身都是,新床也被撒满,粮食、食盐、茶叶、棉籽、蚕茧象征衣食不缺;枣子、花生象征早生贵子,而且还翻着花样既生男来又生女;铜钱、银屑象征着发家致富。
这是多麽美好的祝福,多麽纯朴的民俗啊!
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书
因出版《月儿城》的机缘,有幸与作者刘培英相识,在出书的过程中,我耳闻目睹了她的执着认真和坚忍不拔,曾纳闷温柔著称的陕南女性何以练就这样的性格,是不凡的先辈培养还是独特的人生铸就?近日看了《月儿城》,我恍然大悟,不禁叹道:艰难困苦玉汝而成。
从《月儿城》的正文和后记比较后可以看出,全书是以家族史为素材构思而成的,不难看出上辈人的艰难人生和奋斗历史,书中所描写的时代正是城头变换大王旗的民国动乱时代,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恶霸欺压,豪强盘剥,民不聊生,尤其是女主人公大凤自幼失去双亲,投亲不成,沦为佣人,遭遇地主老财的辱骂毒打,过着非人的生活。
但大凤不因世道的混乱不堪和自己的艰难困苦而屈服于假恶丑,相反却是顽强不懈地追求真善美,她牢记先辈的教导:人穷志不穷,不向困难低头。为人实实在在,经商真诚守信,童叟无欺,门庭若市,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月儿城的首富。富裕发家后的大凤并不像有的商人为富不仁,而是接济亲朋,救济穷人,美誉远扬。同时大凤美丽动人,整洁干净,清清爽爽,不是女神胜似女神。
书中描述最多的是大凤的顽强拼搏和坚韧不拔,从一贫如洗到富甲一方,大凤几起几落,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挺住了常人难以挺住的天灾人祸,靠的是人穷志不穷,不向困难低头的信念,当第一个孩子夭折后,面对长舌妇的闲言碎语,大凤“很想冲出去,把那些个嚼舌根说是非的女人痛痛快快骂一顿,哪怕打一架,出出心中的恶气。可她知道,这样不顶事,忍为高,和为贵。大凤狠命咬住下唇,咬破了皮肉,咬出了血,硬是没吭声。“懒汉争食,好汉争气”,要走自己的路,干自己的正经事,她把一切都装在心里,化为她拼命致富的动力。
在一场大火烧毁了房屋后,大凤不气馁,不放弃,起早贪黑,重建家园,第一个盖起了新居,欣慰之余,她深情地对丈夫汉原说“古人说:‘安居乐业’,安居只是第一步,这只是最起码的。屋里还没有家具,柜台也没有,要置办的东西还多哩。光有房子还不行,以后,要更加攒劲、发狠,做大户人家。”
当汉原经商返回途中被抢劫一空全家面临困境时,大凤又一次发出心底的誓言:立志无恒心,终身事难成;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孩子们打拼;无论如何一定要挺住,把弓上硬,把弦绷紧,把牙咬死,决不放弃,决不言败!决不向困难低头!
自从经历了新旧社会的沧桑巨变后,大凤把一切都看透了,悟透了,越发深沉、刚强、孤独了,她像活过了一千年,心情已磨成了茧子,把什么惊险、苦难、屈辱都用她的经验与忍耐接收下来,从容去想面对的办法,她又增加了一句口头禅:“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最后,在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后,走过了人生的重重关隘,几番大起大落,大凤显得从容、平静、坦然、淡定。……她又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美好的未来!她仍然腰背挺直,神采奕奕,风风火火,干练利落,仍然开朗、乐观、坚强。……她相信,只要坚持,只要攒劲,只要付出,只要不向困难低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就像太阳每天都会从东边升起!
笔者掩卷而思,深受启迪,并相信每一个读者尤其是年轻人都会从该书中受到启示,得到激励,感到震撼,尤其是从上述励志段落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走向创业之路,经受住人生的磨练,开创出自己的天地,打拼出一番事业,成就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作者单位: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
政兾E��p&��$的智慧和能力已然成熟。世界上没有其他国家能像我们这样快速地调动、组织、分配全社会的各种资源,集中力量大会战。这就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更可说是世界上与本国人民最心心相连的政党。地震后的废墟高耸入云,所有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攻击诽谤,碰撞到它都会灰飞烟灭。现实明示,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选择。
正因为我们成熟,所以我们才有宽阔的气度及高远的世界眼光。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曾遭受过特大自然灾害,却对内封锁消息,对外拒绝援助。不信任人民群众的关键在于不相信自己。如今,我们对本国及各国媒体像玻璃一样透明,显现出我们的高度自信与对人民的绝对信任;我们敞开国门接受国际社会的援助,正表明我们是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用“接受”这种行为宣示我们已与国际大家庭融为一体,宣示我们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
我还要说说我们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处在相对长期的和平环境,没有机会施展拳脚,这次救灾行动,猛然让全世界刮目相看。“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止集结的速度及现代化装备令人叹为观止,更展现了当代军人的风采。由天而降至重灾区的空降兵,平时训练一般只从数百米高空投降,而这次要从5000多米高空投到一片未经勘测又浓云密布的高山峡谷。他们不是为消灭另一个生命奋不顾身,而是为了拯救另一个生命奋不顾身,这才是军人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宣告了中国军队和平的本质。人民解放军此次展现的军力、军备和军魂,向全世界有力地明示,中国是不可侮的,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完全有能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5·12”,将永远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它不仅是一场世界性的特大自然灾害,同时中国人面对灾难的一切,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上的里程碑。一切怀疑都在抗震救灾中厘清,一切担忧都在抗震救灾中消散,一切陈腐的观念和作风都在抗震救灾中洗涤。
改革开放的肌体原来有这么强的承受力,中国普通老百姓原来是如此理性、坚强和具有爱心,我们的公务员包括警务、医务人员原来是如此的恪尽职守,一些平时不作为的官员只要给予压力,原来还是有办事能力的,所以一定要在制度上使广大干部时时刻刻受到来自人民群众监督的压力。在开放中学习,在变化中成长,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个里程碑标志着整个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态将大大改进,中国人的价值观会有重大调整,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信念会更为坚定,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将大大加速。
最后,我想用一位信奉道教、从不关心社会政治也不发表作品的诗人朋友空林子,给我用短信发来以《三国演义》中杨慎的《临江仙》词牌所填的词,用作本文结尾:
“如此天灾何忍说,偏偏事迹无穷,谁将弱体护儿童?平居皆竖子,临难竟英雄。莫向荧屏闲拭泪,八方频送春风,军民携手对苍穹,一时阴雨黯,不废大旗红!”
(潘世东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