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 慑 探


 

喻建国

威慑是一种个体或群体或国家的一种作为。它凭借的是力量、声势、哲理和状态,让被感受方心感畏惧和震惊,并迫使感受方改变原来对施威方不顺的作为和态势。我国古代就有张衡在《西京赋》中的描述:“威慑兜虎,莫之敢伉(抗)。” 曹植在《七启》中也用到:“威慑万乘,华夏称雄。”  ·郭璞在 《开明》诗也有表述:“开明天兽,禀兹食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 昆山 ,威慑百灵。”《梁书·武帝纪上》:“若功业克建,威讋四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唐·元稹 《论教本书》:“赵高 之威慑天下,而胡亥 已自幽於深宫矣。”可见威慑的作用。

现代世界运转中,威慑已经是一种常用的军事战略,一个大国运用自身迅速和压倒一切的政治、军事、经济存在有效地威胁一些小国,让其听命于有利于施威大国的运转中。要说到实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频频使用威慑战略和战术,让美国的利益和意图在世界政局的运转中几乎招招得手。我国现在对付美国的威慑,也就是我国的反威慑,或者说是我国的威慑战略也经常见诸于世。最显而易见的是原来我国常常以保密方式来隐匿自己的军事科学、军事设备和军事运转的,现在我国却经常将最新军事研究的成果,最新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军事设备和军事运转呈现在世界各国的面前,达到反威慑或是达到威慑的作用。

在现代世界政治运转格局中,威慑与反威慑与再威慑层出不穷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呈现,是保证世界格局相对稳定和避免战争的重要运转。这一运转的主要支柱是军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如果要实现有效的反威慑,有效的威慑或再威慑,就必须保证本身的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低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当然能够居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更好,同时还必须让自身的综合国力水平达到世界最高级的水平。否则就谈不上什么反威慑、威慑或再威慑。

不战而胜是最伟大的兵家名举,而威慑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自古以来,不战而胜的辉煌案例实在不少,只是,著史者往往会将其在史著上漏挂,原因也很简单,不战而胜的过程在其宏观表现上没有什么夺目的光辉和曲折壮观的场面,因此流传渲染也比较少,也就鲜为人知。如果认真对历史进行研究,不战而胜的史实可以成为史著上的连篇累牍,或者说威慑获胜的事实也着实不少,不尽挥洒。进入人类新的世纪,史家很有必要对大量实际存在于历史上的不战而胜的史例进行研究,它可以为新世纪中的争斗提供良佳的策略和谋划,因为在新世纪中,人类的争斗大量要借助于偃旗息鼓与出手柔润,双方都不可也不能过于强悍,新世纪中勇于敢必杀,几乎是必杀无疑,绝对是两败俱伤。

“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已经被许多当今的政治家潜心研究和领会。不争而善胜,是争寓于不争,肯定不是全然不争,是争的渐趋形态,是争的平和形态,是争的圆润形态,是在不争中大量地潜在地施展着争,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胜了。不应而善应,是应寓于不应,也绝对不是全然不应,也可以说这种不应是应的渐趋形态,是应的平和形态,是应的圆润形态,是在不应中大量地潜在地施展着应,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善应了。威慑、反威慑和再威慑的玄妙可以尽收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