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风波的启示
陆善民
关键字:美国债务,债务上限,债务违约,三光政策
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在10月16日先后投票通过议案,给予联邦政府临时性拨款,同时调高公共债务上限,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自本月初开始的关门放假风波就算暂时告一段落。
在此之前,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曾经表示,为了避免美国债务违约而采取的非常规措施只能维持到10月17日,届时财政部将仅有约300亿美元资金,难以应对联邦政府的所有开支,国会需要尽快调高公共债务上限。在历史上,美国国会对国家公共债务设立上限机制,即国会一次性批准财政部一定额度的发债指标,财政部在不超过该上限或者指定日期的前提下,可以自行掌握发债节奏。应该说,美国国会设立债务上限机制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不设立债务上限,政府可以随意发债,象欧元区一些国家,即使建议有个上限,但是没有约束力,依然滥发主权债务,结果怎么样?结果造成欧债危机。等到发生了债务危机再来纠偏,这儿游行,那儿罢工,危害就大了。这次美国债务事件不称作债务危机,而称作债务风波,债务上限机制功不可没。
不过这次美国债务风波有惊无险,只是在悬崖边及时勒马而已,危机风险依然存在。为什么?因为政府最后实际上还是突破了债务上限。这就形成一种惯例,你国会不提高上限,我就拿政府雇员放假作要挟,拿美国在国际上的信誉作筹码,逼迫国会让步。
避开政治话题,以下从一个简化的经济模型出发,定量分析如何举债才是可持续的,从而避免造成债务危机。
假定某经济体第j年的财政收入是S(j),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是p,则可以得到下式:
S(j+1)=(1+p)S(j)——(方程1)
又设第j年的政府各项支出为T(j),政府支出的年增长率是u,则可以得到下式:
T(j+1)=(1+u)T(j)——(方程2)
政府支出超过财政收入时,政府依靠举债维持平衡。设第j年的举债额是Q(j),年利息率是r,第j+1年需要还本付息 (1+r)Q(j)。第j+1年的财政支出又超过财政收入,于是借新债Q(j+1)来平衡,如此可以得到平衡方程式:
S(j+1)+Q(j+1)=T(j+1)+(1+r)Q(j)——(方程3)
方程3的意义是:第j+1年的财政收入加举债等于当年的支出加还本付息。由方程3可以得到第j+1年的债务公式:
Q(j+1)=(1+r)Q(j)+(1+u)T(j)-(1+p)S(j)——(方程4)
下面分析几种特殊情况。
(1)如果第j+1年的债务正好还本付息:Q(j+1)=(1+r)Q(j),则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1+u)T(j)=(1+p)S(j)——(方程5)
由于支出大于收入,所以要求财政支出的年增长率小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率。这一点往往做不到。首先,美国的国际责任太过庞大,每年的军费包括研发新式武器的支出全球领先;其次,公职人员庞杂且年年要求增加薪俸,致使公共支出的增长率无法降低。所以,一旦举债,就不可收拾,象滚雪球一样债台越筑越高。欧元区一些国家,最后只得总理带头降薪,缩减公共开支。
(2)如果第j+1年的债务扩张:Q(j+1)>(1+r)Q(j),则可以得到如下方程:
(1+u)T(j)>(1+p)S(j)——(方程6)
方程6表示举债可以维持扩张性财政支出。
(3)如果想要逐年缩减债务负担,Q(j+1)<(1+r)Q(j),则必须:
(1+u)T(j) <(1+p)S(j)——(方程7)
上式表示,用增加税收和降低支出的双重办法可以使债务比例较快缩小。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法国,最近还对富人开征“特别贡献税”。举债是要还的,征税是无偿的。
……总之,无节制的公共债务,终将一国送上没落的不归路。近日,美国ABC电视台主持人基梅尔请四位儿童开“圆桌会议”,给政府停摆问题支招。当基梅尔问道“我们欠中国1.3万亿美元债务,怎么才能还上”时,一位白人儿童语出惊人,说“要绕到地球另一边去杀光中国人”。儿童的智力毕竟有限,大人们早就谋划好了:叫擅长“三光政策”的二债主去消灭大债主,自己坐收渔利,岂不妙哉!
(201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