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祖
目 录
1词语释义
2详细解释
由来
程潜,早年在日本留学时结识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屡建军功而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赏识。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件发生后,程潜毫不犹豫地投入抗日战争,先后担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北行营主任等职务。程潜驻陕期间,和于右任、蒋鼎文先生前往黄陵县致祭黄帝陵。他们三人都是当时知名的书法家,程潜是隶书的代表。当时他为黄帝陵轩辕庙敬写的“人文初祖”匾额,交由富平县石匠雕刻而成。由于运输困难,用牛拉车运至黄陵县九里山时,车翻石碑被打碎。当时的黄陵县县长卢仁山只得如实地向程潜进行书面汇报。时隔不久,程潜写来回信说,“石碑被打,不必惊慌。运输困难,不必再备。请制作一幅木匾,来年清明祭陵再写。”卢仁山看了此信,连忙派人选购上等木料,制作了一幅三米长、两米宽的木匾。
故事
当时,发明农耕和医药的天下共主炎帝神农氏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伐,战乱不断,于是黄帝就毅然担负起安定天下重任。他率领他的部落采用战争手段,征讨那些不守规矩的部落,使得诸部落纷纷前来归附。最后形成了黄帝、炎帝、蚩尤三个大的部落。
有一次,炎帝与蚩尤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发生激战,炎帝战败向北撤退,跑到黄帝那里求救。三年间黄帝和蚩尤交战九次均未获胜,于是他决定先以德行治理百姓开始,整顿兵力,发展黍稷菽麦稻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团结归附的各部落人民,把各部落的军队调集到一起,排成不同的方阵。每个方阵分别打出熊、罴、貔、虎等图像的旗帜,统一号令,与蚩尤展开决战,终于把蚩尤杀得大败。各部落见黄帝打败了凶恶的蚩尤,就都崇拜这个首领。
伏羲
伏羲(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苍牙等,《史记》中写作伏牺。他是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帝和黄帝之祖父,是女娲(也称女娲氏)的哥哥兼丈夫,为上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与黄帝同被尊为人文初祖。在中国神话里,他与女娲一样,也是龙身人首或蛇身人首。
他为人民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如带领人们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结网打鱼,投矛狩猎,而狩猎活动的展开又使得动物类食物日益增加,另外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当时的人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