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南方
朱 云
安康,是汉水流域的一座重镇,是陕南的一朵奇葩。这里山美水秀,汉代就已得到大规模开发,历代文人如孟浩然、白居易、岑参、韩愈、陆游等都曾游历或者寓居于此,并留下了优美的诗篇。改革开放以来,安康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建设出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安康。然而,由于地处秦巴腹地,安康并不为世人所了解。笔者来自湖南,安康是地道的北方。在我们家乡,安康是一个吃面吃馍、树木萧瑟、风沙漫天的所在。2007年,安康学院组织一次学术会议,家乡来的一个学者对我说:“我本来以为这里会有戈壁草原,没有料到这里如此山清水秀,就像我们家乡一样。”在与安康人聊天的时候,也常会听见有人对外界的误解愤懑不平。确实,安康的经济不像外界宣扬的那样落后,安康的风景文化更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荒凉。安康,它急需要对外宣传。就是在这样一种意义上,2009年,由安康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文化名人看安康》具有重要的价值。
此书由丹青安康、山水安康、人文安康、祝福安康、古韵安康五个篇章组成,对安康的山水风物和人文风情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和解读。这里有秀美的瀛湖,堪比苏杭,著名诗人雷抒雁赞曰:“谁泼水墨写秋颜,一片苍茫锁云烟。画船依旧轻如燕,半缘碧水半缘山。”这里有神奇的南宫山,不仅云雾飘摇,而且富有神秘色彩。著名作家贾平凹如此描绘山中一座小庙:“庙前有一棵老树,树上生有五种叶子,有松、柏、栲、皂、栒,死过三次,三次又活过来”,“和尚早在六七十年前就死了,谁来庙里谁就是庙上人。但是,那个和尚死了,和尚的尸体还存在,完好无缺地坐在一个土瓮里,土瓮就在庙前的树下。”这里有誉满天下的紫阳茶,清人叶世倬诗曰:“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当代著名营养学家
稍有缺陷的是,本书在编排上有些做得不够准确的地方。比如李广田的《来呀,我们一起拉》似乎更应该放在人文安康里,因为它基本没有涉及山水,写的是安康人的精神;而贾平凹的《紫阳城记》虽然也涉及到安康人的生活态度,但更重要的是描写紫阳城的构筑特色,因而更应该放在山水安康。不过,作为一个北来的南方人,看了《文化名人看安康》后,不由得对安康产生了一份恋爱。或许,很多读者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真诚地希望有更多这样的书籍出版!给
��太�]����l�`^�蜀河古镇上生活过、工作过,现在又生活和工作在故乡的上游———安康,因此对汉江上举办的龙舟活动总有一种天生的兴趣和偏爱。现在邦基先生出了龙舟文化专著,让我们对安康龙舟的渊源有了更多的了解。房管系统出了这位秀才,也让单位同事颜面有光有彩。“安康自古多名士,江南春暮隐奇贤。”在此,我对邦基先生的学术成果问世首先表示祝贺,同时也向他致敬。邦基先生的著述里,或许有这处那处遗珠落宝的缺憾,也有这样那样可能引起争鸣的地方,但其出发点是好的,其学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无论怎样讲,这本书的问世,对安康的旅游发展是有益的,对地方文化研究是有贡献的,所以,我乐于向大家推荐咱们自家人出的著作,以平常的心态看待一位地方文化业余研究者的心血之作。作为一位准退休者,他完全可以赋闲在家里喝喝茶,看看书,打打牌,聊聊天,可是他没有这样,这就是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一个人再怎么潇洒,毕竟有老的一天,当他成为老年人的时候,他就应该想到如何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在这一方面,邦基先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让我们秉承他的思路一起走进他的研究成果吧!
(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