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管理层放松了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管制,苏宁银行、苏南银行等由民间资本创办的银行已经获批。预计接下去将有更多民营企业申请银行牌照。机构预期是,如果未来政策一旦全面放开,参股民营银行或控股民营银行的企业或将受益。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收盘,民营银行指数20日累计涨幅为41.69%,60日累计涨幅为70.96%。苏宁云商、友阿股份、红豆股份、御银股份和大东方等个股的60日累计涨幅均超过70%。
与之成为冰火两重天的则是传统银行股较为低迷的表现。数据显示,同期银行板块20日累计涨幅为7.59%,60日累计涨幅为14%。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的60日累计涨幅均不超过10%。
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参与或办银行的可能性,在当前市场环境,主题不断轮换,对民营银行概念的追棒,更多的是投机而非投资。要知道,一家银行从筹建到盈利,至少要3年至5年的时间,所以对参与银行或控股银行的获利预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产业资本能否挑战传统银行业?
我国传统银行业务的竞争主要依赖二大因素:一是以资金实力为依托的规模竞争,二是客户关系的竞争。对于前者来说,资金实力既是规模扩张的依托,也是抵抗系统性风险的保证。因此,大银行的强大资金实力无人能捍动。而客户关系的竞争在我国的制度环境下尤为重要。相对来说,这对于还在刚刚筹建中的民营银行将是短板。所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在资产端错位竞争、负责端少量分流、通道端分庭抗礼。
不过,像阿里巴巴、苏宁电商等平台型企业希望开展民营银行业务值得肯定,这样一来可将发展互联网金融和自己的业务结合起来,避免对传统银行的依赖,通过参股银行发展新兴业务的手段,使业务开展更加规范。总之,互联网企业可以搞金融,而且会活得更滋润,但颠覆不了传统的银行业。
银行股表现为何这么差?
面对民营银行概念近期被市场爆炒,很多专家认为,当前银行业市盈率还较低,一直处于估值洼地,现有投资银行股的风险远比炒作民营银行概念要现实得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3.41%,高于市场预期。此外,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增速继续提高,上半年理财业务、托管业务以及投行业务等中间业务增长较快,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同比平均增幅达47.56%,较去年全年30.06%的增速显著提高。那有了还算不错的成绩,为何银行股还是没有好的表现?
其一,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开始加快,这使得银行存贷差获利空间收窄,平均净息差同比下降22个基点。去年管理层首次实施了存款利率浮动制,允许银行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存款利率进行自由浮动。而在今年7月份,管理层又将贷款利率完全放开。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之后,竞争将日趋激烈,传统银行业的暴利时划终将过去。
其二,虽说银行股的业绩还属不错,但目前整个股市仍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大趋势依然向下,没有能撬动大盘蓝筹的资金。在整个市场处于板块轮动,投机氛围浓郁的大环境下,民营银行概率股被短期游资暴炒,而大盘银行股难有作为则不难理解。
其三,银行股的金融风险不可低估。如在近期的两次抛售中,美国银行在9月初将其手里剩下的全部建行股票售出,累计获利高达150亿美元;4个月前,高盛集团售出其持有的最后一部分工行股权,累计获利72亿美元。虽然专家们认为,外资抛弃中资银行股是有进有出,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我们若把地方债务平台、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一并考虑在内,出于风险考量,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对银行股始终处于冷漠状态也不难理解,因为系统性风险没有释放完毕。
传统银行股究竟咋了?近年来尽管业绩不错,但一直表现乏力,而相对于近期民营银行概率股却一飞冲天,这颇令人回味。其实,传统银行股盘子太大,目前市场还较为贫弱,投机氛围浓郁,没有力量推动有关,也与传统银行自身存在着靓丽业绩不可持续、系统性风险未得到集中暴发有关。尽管民营银行的开设无法捍动传统银行业的基石,但是传统银行业的严竣问题却主要是在其内,而非来自于外部。
推荐文章 :
苏宁银行获批的鲶鱼效应不容小靓 四川首富刘汉因何会“人间蒸发”?
华谊兄弟减持是证监会酿成的苦果? 是谁抽干了温州实体经济的血液?
揭密:传统银行股到底怎么了
评论
编辑推荐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