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战略的范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党校讲座底稿)
徐新桥博士
面积占全省七成、人口占一半,但财政收入只占两成多一点的鄂西圈,经过一个特殊的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3年多来发生巨大的变化,新增5个5A级景区,单项投资过百亿元的文化旅游投资主体增加4倍多,财政收入在全省的比重提高了4.32个百分点,人均GDP比启动时的3年前在世界18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位上升19位(同期中国上升11位,湖北上升15位)。
一、鄂西圈基本情况(2009年)
2009年版图面积占全省的68.77%,人口占全省的48.23%。
GDP为4980.46亿元,占全省的38.81%。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4.97亿元,只占全省的22.70%。
农民人均纯收入4642.28元,比全省均值少392.98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8元,比全省均值少2829元。
二、鄂西圈人均收入在国内外的地位
依据IMF2010年4月发布的数据,世界182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人均收入(以GDP计):最高卢森堡104512 USD/人,第9位美国46381 USD/人,日本17位39731 USD/人,最低布隆迪163 USD/人。
中国3678USD/人,位列第100位。尽管经济总量“十二五”开始将超过日本,但人均收入还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
湖北3289.93 USD/人,对应介于位列第103 位的Cape Verde佛得角(3445 USD/人)和104 位的Turkmenistan 土库曼斯坦(3242 USD/人)之间。
2009年,鄂西圈人均生产总值18303.11元,以当年年底人民币兑换美元价格6.8:1计算,约合2191.63 USD,对应介于位列第119 位的Indonesia印尼(2329 USD/人)和120位的Iraq伊拉克(2108USD/人)之间。如果作为一个国家来比,鄂西圈在世界上处在中等偏下的位置。
三、鄂西圈要旨
运用后现代理念
以生态为基础
以文化为内核
以旅游为切入点
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
人民安康幸福
四、鄂西圈工作机制——“5个1”
1个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1套总体与专项结合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1个省委省政府层面的纲领性文件
1批重点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库
1个省政府投资专项及授权经营的投融资平台
五、鄂西圈三年巡礼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
景区建设迅速提档升级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加速完善
旅游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大幅度提高
旅游市场主体纷纷入驻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文化产业得到大发展
品牌价值
六、鄂西圈3年来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表略)
五A景区保有量:
湖北省3年前为2个,其中,武汉城市圈1个(黄鹤楼景区),鄂西圈1个(三峡大坝景区)。
3年后的现在,湖北省增加到7个,增加的5个全部在鄂西圈(武当山景区、神农架景区、三峡人家景区、神农溪景区、清江画廊景区)。
投资客商纷至踏来:
投资过亿元的文化旅游市场主体(企业)由3年前的25家,增加到现在的93家。【新数据:过百家】
七、鄂西圈实践成效:“五超
超自身历史、超全省平均、超全国平均、超国家定点监测的全国119个重大景点平均、超湖北周边旅游发达省份平均。
2011年,鄂西圈——
旅游人数1.05亿人次,比开始实施鄂西圈建设的2008年增长118.03%,年均增长29.66%,远超全国(14%)、河南(15.23%)、安徽(24.07%)、湖南(25.7%)的年平均增速;
旅游总收入656.54亿元,比2008年增长163.79%,年均增长38.21%,远超全国(23.97%)、河南(20.74%)、安徽(27.03%)、湖南(27.98%)的年平均增速。
八、鄂西圈在全省全国全世界的“地位上升”
3年前鄂西圈战略起步时的相对数据:
GDP为4980.46亿元,占全省的38.81%;财政收入184.97亿元,占全省的22.70%。
3年后的2011年鄂西圈相对数据:
GDP为8060.58亿元,占全省的41.1%,提高了3.7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412.55亿元,占全省的22.72%,提高了4.32个百分点。与武汉城市圈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省新增5个5A级景区全部在鄂西圈,使全省5A级景区达到7个(武汉圈1个为黄鹤楼,鄂西圈6个为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清江画廊、神农溪、三峡人家)。
2011年人均GDP:
中国35199元,相当于5578.29美元(IMF为5414,),第89位。
湖北34233元,相当于5425.19美元,处在第88位的多米尼加(5639)和第89位的祖国(5414)位置间。
鄂西圈26939元,相当于4269.31美元,在世界的地位处于第100位的北美洲伯利兹(4349)。第101位的大洋洲汤加(4221)之间。
这比启动时的3年前在世界18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位“上升19位(同期中国上升11位,湖北上升15位)。
九、鄂西圈黄金周“5超”
2010年“十一”黄金周双指标增长率——
1.超历史:接待游客数559.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2.16亿元,其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9%,43%
2.超全国(增长率27.1%,32.4%)
3.超全省(增长率31.23%,35.8%)
4.超诸多旅游发达省份如周边湖南(增长率27.03%,23.89%)、河南(增长率15.6%,17.4%)
5.超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增长率13.27%,26.71%)
2011年“十一”黄金周——
接待游客数709.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8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6.73%, 39.12 %,均超全国(增长率18.8%,25.1%),也大超湖南、河南、全国直报119个景区增长速度。与全省平均速度相仿佛。
参看一篇新闻报道——
中秋国庆长假鄂西圈旅游人数高于全省 远高于全国
发布时间: 2012-10-09 17:50 来源: 荆楚网
(通讯员凡丽绒、杨慧群)盘点一下这次中秋国庆长假旅游数据,总体上是接待旅游人次大幅增长。但鄂西圈高于全省,全省远高于全国。
据综合国家和省假日办的数据,以及省发改委鄂西圈指导处的统计,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景点的增幅为20.96%,湖北省全口径增长43.56%,鄂西圈全口径增长59.95%,由此可见鄂西圈高于全湖北省,更高于全国。
省鄂西圈办专职副主任徐新桥认为,上述数据,一方面,说明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政策显出成效,全省特别是鄂西圈各地旅游产品和配套服务的建设有了回报;另一方面,表明我省实行的景区门票大面积降价政策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全国135家5A景区只有9家降价,其中我省6个5A景区全部降价(鄂西圈占5个)。经过测算,这次中秋国庆长假,我省177家景区门票降价给游客让利1.07亿元。但全省旅游总收入实现了110.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25%,其中,鄂西圈的收入占到了一半,增幅更高达78.53%,远远高于全国直报景点的增幅,全国是24.96%,鄂西圈高出全国50多个百分点。
十、鄂西圈价值提炼
和而不同
整合协同
绿色发展
跨越式发展
共享繁荣
所谓和而不同——
和: 共圈、合作
不同:差异、竞争
所谓整合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
市场诸要素
政府行政资源
所谓协同联动——
省直相关部门(发改、交通、旅游、住建、文化、林业、环保等)
各地政府
有关单位(省鄂西圈投资公司等)
鄂西圈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乃至省外相关省市和景区
所谓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
增量发展直接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确保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好】
按照后现代理念,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老路,而是通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及其相关的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促进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现代化和人民小康。【量:快】
所谓共享繁荣——
经济转型
现代化
小康
十一、鄂西圈到底是什么
鄂西圈是湖北省提出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伟大的创新工程。
鄂西圈不是一个简单的旅游圈,而是一个特色经济发展和文明社会进步的综合圈,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试验区。
新举措·亮点——鄂西圈未来
十二、鄂西圈新举措
整合协同:一方面自身,整合自然资源(清江)、行政力量(政策)、市场主体(竞争合作集中协约兼并收购适当集中做大做强),加强产业链产业集群(生态文化旅游),另一方面与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一元多层次其它战略乃至周边和关联省份的协同发展。
示范拓展: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风景廊道完善工程、恩施州民族特色化工程、襄阳绿道工程、宜昌旅游城市标识标牌工程、武当太极传奇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工程、环大洪山森林小火车工程、郧县生态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客店镇古均州镇女儿镇等3个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安居示范镇、堰河村桃园村等12个绿色幸福示范村庄等,示范并适时拓展推进。
十三、新亮点
基础设施:一个铁水公空快捷和毛细血管通畅的旅游交通骨干网络(比如武当山机场开建);
新景点:包含十大旅游区在内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核心景区;
新服务:鄂西圈公众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并运行;
新文化:至少一台国家级的大型实景演艺精品闪亮登场;
新通道:1条国家级风景大道(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
星星点点:绿色幸福村、绿色产业镇、城市绿道、民族特色化工程、旅游城市标识系统等一批各类示范试点工程;
世界级的黄金大环线:“两江两山”黄金游。
十四、“十二五”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5年,圈域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圈域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
年游客接待量达到1.4亿人次,旅游年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相当于鄂西圈GDP的12%,使之成为鄂西圈重要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鄂西圈GDP比重达到5%。
生态文化旅游关联产业如养老业带动发展。
圈域人民向全省到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迈出重要的步伐。
教师简介:徐新桥,博士,武汉大学特聘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直机关党校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