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编织人缘的基质


 

人缘一词有两个意思:从佛教的角度解释为尘缘,指与尘世的缘分。 明· 屠隆《彩毫记·颁诏云梦》中有“到得庐山,幸遇腾空尊师 。他许我道骨可成,人缘未断,且暂回家,潜修密谛,后会有期。” 从现下时兴的理解为与别人的关系。郑振铎在《漩涡》中有:“他的前一班的同学陈士章,那一位老实头,他人缘不坏,却也不能出来做事,虽然托过许许多多人。” 老舍在《四世同堂》五二中有:“平日他的人缘太坏了,所以全局里的人都乘着换局长之际,一致的攻击他。”

人缘好,实则就是人际关系好,人际关系好就是待人以诚、善、义的效应。因为以诚待人,就能够充分溶解人之戒心,消退人之介意;以善待人,就能够完全树立人之信赖,建立人之情谊;以义待人,就能够培育共同奋斗的矢志,团结一致的情愫。

人缘好不一定就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好,实际上人缘好的社会效应不一定就好,这要看人缘是什么人缘。有些人缘能够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发挥积极意义,这种人缘是好人缘;而有些人缘却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阻滞的作用,这种人缘就是不好的人缘。

人缘可以由待人的诚、善、义加以编织,这三种编织人缘的基质在编织人缘时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是其中的基质善有时也能够以其绝然相反的恶来替代。也就是说人缘也可以由待人以诚、恶、义加以编织。一般地说,由诚、善、义编织的人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意义,而由诚、恶、义编织的人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阻滞作用。

编织人缘时的善,自是能够树立人之信赖,建立人之情谊,而编织人缘时的恶,并不是一般的恶,它是由恶为核心,外裹着厚厚的“善”,由此树立起来的信赖和情谊在社会活动中,时时处处发挥着阻滞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帮派中的人缘,小团体中的人缘都能够清晰看到由诚、恶、义编织的人缘。

人缘好当是好事,但是一定要警惕,自身所编织的人缘是哪一种人缘,是由诚、善、义编织的人缘呢,还是由诚、恶、义编织的人缘。自我在编织人缘时切忌用诚、恶、义来编织,应该绝对用诚、善、义来编织。与其拥有由诚、恶、义编织的好人缘,还是情愿没有这种好人缘。

同样对人缘好的人,也要做适当分析,如果其拥有的人缘是由诚、善、义编织的,那就值得推介,值得效仿。若是有诚、恶、义编织的,那就不值一顾,甚至应该嗤之以鼻,唾而弃之。

人们应该有好人缘,但是一定要用诚、善、义来编织,个体培育成熟心态,就能够保证自我所编织的人缘肯定是由诚、善、义编织起来,因为成熟心态中的利他将与人相处中的“诚”“善”“义”统统囊纳其中,而把“恶”早早地就排斥在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