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凤岐重发声明,不利于北大形象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2年9月5日
看了曹凤岐9月3日的《我将重新发表声明》,我认为,这与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面对2011年4月19日曝光的“行贿门”的时候,先发微博、承认100万公关费,后又撤掉微博的毛病,是一样的,给众人的感觉是,说话欠考虑,做事欠严谨。
在本人主讲的《危机公关处理和媒体应对策略》中,对于陷入新闻危机的企业,我倡导“及时、准确发布和传递相关信息,保证信息发布的一致性、权威性”。对照这一点,曹凤岐教授也是犯了应对新闻危机的大忌。
曹凤岐教授的《我将重新发表声明》写道:“我这里重申,我发表《声明》纯属我个人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完全由我个人负责。”
2012年8月31日《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关于“邹恒甫微博”所涉及内容的第三次声明》里,已明确说了:“自本声明发布之日起,相关工作正式进入法律程序。如无特殊情况,不再对此事件做出进一步回应。”因此,曹凤岐教授的声明,不代表北大官方的声明,对于这一点,公众都已是理解和知道的。
虽然曹凤岐教授的声明不代表北大的声明,但是,北大的任何一位教授的公开的言行,都是会在正面或负面上,对北大的形象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的,包括本人在为社会性联办的北大总裁班、EMBA班讲课的时候,也会从正面或负面影响到北大的形象。

实际上,我认为,曹凤岐教授《关于邹恒甫引用我的话为自己辩解的声明》(第一稿),写得是很有水平的,是有利于北大的正面形象的。
遗憾的是,曹凤岐教授因为有网友认为是用了“文革语言”,是“革命大批判大字报”,就进行了删改,并重发了声明。
前北大教授邹恒甫对于自己的爆料,后来改口说“夸大”,曹凤岐教授重发的声明,是在“缩小”;不论是“夸大”,还是“缩小”,都会给公众留下一个疑问,在北大工作或工作过的教授怎么了?都这样说话不算数、不严谨吗?


了解“无商不奸”的公众,当看到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先发微博、后撤微博的时候,会嗤之以鼻,现在,看到在北大工作或工作过的两位教授,先公开发声、后公开改声,更是会嗤之以鼻的。
链接:刘先明有关北大的文章:
1、“光华管理学院的说明”说明它管理“四不严”
2、北大和邹恒甫的诚信度一同经受大考验
3、北大事关“邹恒甫微博”的调查“三浅一软”
4、应对邹恒甫,北大有了一点进步
5、邹恒甫的诚信大减,或遭众人唾弃
6、邹恒甫的两个急转弯,回到刘先明的预判上
7、起诉邹恒甫,是北大明智而坚硬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