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8月份CPI重新攀升到2时代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触底反弹加速,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0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9.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6个百分点。食品类价格上涨受季节性、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按照欧美统计标志,其不在核心CPI之内。笔者更加关注的是除了食品价格上涨以外的物价走高趋势。
从国际上看,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粮食大国的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受到了几十年不见的大旱侵袭,大幅度减产已经成为定局。世界粮食组织和其他国际机构正在为全球粮食供应短缺引起的物价上涨、饥荒蔓延而寻求对策。而中国大豆80%依靠进口特别是从美国、巴西进口,玉米进口比重也在直线攀升。这两种农作物受大旱影响大幅度减产,价格直线走高,必将使得我国进口成本上升,推高国内价格。直接造成两类物价走高,一是食用油价格将大幅度上涨,因为,豆类是榨油的主要原料。二是肉类包括猪肉价格继续攀升。豆粕、玉米都是主要饲料,饲料价格走高,肉类价格只能上涨。三是受饲料价格走高影响,未来鸡蛋价格将会攀升。食用油、肉类、鸡蛋在CPI中所占权重不低,推高物价指数是预料之中的。
国际石油价格正在持续上涨,国内成品价格已经上调一次,再次上调已成定数。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对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上调压力,对国内物价构成不小压力。总之,输入型通胀将是我国未来物价继续走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国内情况看,除了蔬菜等食品价格继续走高外,另外几个因素对物价的影响非常之大。首先,粮食价格攀高的可能性很大。东北、河北、天津、内蒙古等十余省份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虫灾,玉米等秋粮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已是大概率事件。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二,秋粮减产将对粮食价格形成较大影响。粮食是最为基础性作物,其减产对通胀的助推作用是巨大的。
其次,石油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商品,其价格接连攀升对物价的影响不小。7月份CPI之所以创历史新低达到1.8%,与国内油价连续三次下调不无关系。而三次下调已经被随后的接连上涨所抵消,对物价冲击可想而知。
再次,阶梯型电价、水价、气价等基础性商品提高势在必行,环境税、能源税等今年要推开,这些都对物价形成不小压力。
最后,也是最大的担忧,货币政策供给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虽然较为谨慎,但是,发改委已经加速审批大投资项目,两日审批高达1万亿元投资项目。项目资金从何而来呢?一个渠道就是银行贷款,这必将造成货币大投放,不排除冲击物价、房价。实践已经多次证明,这种通过投放货币的高负债大投资是通胀的根源。这是笔者最为忧虑的。
在经济下滑深不见底的情况下,通胀再次抬头,这是经济中最为复杂和最为糟糕的现象。糟糕在货币政策在经济下滑和通胀抬头两者之间左右为难、顾此失彼、两难选择。面对物价反弹和继续走高的趋势,笔者认为,货币政策应该谨慎操作应对。
从近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简称Shibor)利率持续走低看,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因此,降息降准都不是上策。应该继续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积极作用,比如:针对市场流动性余缺状况,决定正回购还是逆回购。这是最简便、最直接、见效最快、对市场冲击最温和的货币政策工具手段。
同时,政府定价的商品价格一律停止上调,环境税、能源税和房产税等应暂缓推出实施。
再者,稳增长的主要宏观手段放在发挥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上,比如:大幅度、大力度的全面性减税降费。
货币政策如何应对CPI反弹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