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神虎画:周明安四十载铸巴蜀画派(3)
冥冥孤高多烈风 周明安作
提要:周明安小传,周明安1949年生于广州,祖籍山西河曲。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花鸟画会副会长。周明安画作引发海内外关注,近期被推选“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1972年拜师著名画家阎松父先生学习动物画,主攻画虎。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1986年在深圳、1994年在台湾高雄举办个人画展。曾参加1991年全国第一届山水画邀请展、1995及1996年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作品入选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大展、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中国山水画学术邀请展等,并于2001年获得法国卢浮宫沙龙展优秀作品展。
出版有《周明安作品集》、《周明安画虎精品选》、《中国跨世纪美术家画集·周明安中国画动物·山水卷》、《中国当代线描资料丛书·动物走兽百图》、《周明安写意·画虎艺术》、《周明安水墨动物小品》、《传世典藏·当代手卷精品·周明安百虎图卷》、《中国当代名家·周明安画册》等。
听泉 周明安作
六、美术评论界纵论周明安画虎艺术
虎被称为百兽之王,是威武、力量的象征。虎是一种体魄强健、形态优美、目光犀利的大型猫科动物。虎因威武雄健的体魄为世人所敬畏,因优美轻盈的体态和瑰丽的斑纹毛色为世人所欣赏。上溯到远古时期,虎就有“百兽之王”的美誉和镇邪保吉的神力。在周明安的虎画艺术世界中,在高山密林、在大壑中呼啸,以风雨云雾、松石明月、草丛溪水中,或纵或卧、或吟或吼,或奔或卧、或静或动、或聚或离、或斗或和、时而见幼虎息息相偎、时而是猛虎雄峻一隅,既有虎的神韵,又有拟人化的情怀,为虎画艺术长廊留下动人佳作。
泳 周明安作
思源 周明安作
求索 周明安作
周明安师从著名画家阎松父先生,笔法劲健苍润,气势激越外扬,自成家法。笔下百虎或奔或卧,或静或动,或聚或散,或斗或和,千姿百态,虎虎生威。画家有意识强化虎的情趣和灵性,以情驱笔,心手相印,笔墨洗练而自然,赋色沉稳而典雅,布局起伏而跌宕,造型简括而生动,画家既继承了文人画的笔墨表现行态,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明清文人画气弱韵稀的时代局限,成功地将唐宋艺术所崇尚的大气丰韵输入笔墨之中,笔饱墨厚,气足韵丰。
初雪 周明安作
周明安在40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他在动物画创作上已由早期对形象的捕捉,进而到直取神韵的境界。他画中的动物有着异乎寻常的美,在人性化的意趣处理下,笔墨的神韵赋予了走兽细腻生动、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真实画而,其写实能力让人叹服。尤其是他画的虎,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或王者独尊、雄踞山巅;或啸如雷霆、林暗惊风;或一往无前、锐不可挡;或悠然自得、松间嬉戏……其虎姿虎态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不论浅草原野,还是丛林危岩、云岗飞瀑,大多墨染烘托,虎身淡赭、虎睛草绿,有叱咤风云、气吞山河之势。
双虎 周明安作
周明安画虎,经常写生,对虎的常形及多种动态均有把握,为画好虎,他不知时日地在动物园与虎为伴,熟识虎性、观其喜恶、周详情态、究查筋骨,其爱虎、敬虎、赞虎之情溢于言表,累累不疲地绘其:“登高临远之威仪,疾风惊雷之神通”。他不仅强调画出虎的多种性格,如对虎威、虎的天伦之乐、虎的母爱作拟人化的处理等等,而且在表现方法上也大下功夫。在他笔下,虎的骨法造型生动,虎的背景复杂自然,简约的斑纹具笔墨变化的意味,虎的动势、骨骼、皮毛质感和肌肤的弹性都出来了。那斑斓流畅的彪纹,那啸壑擂空的雄姿,那雍容大度的风仪,以及虎体中撼人心魄力量,能唤起多少心灵的共鸣,要产生多么巨大而催人奋进的伟力呢?这实在令人观之忘情,荡气回肠,味之远想。
家园 周明安作
听松 周明安作
登高图 周明安作
一览众山小 周明安作
周明安讲究笔墨的多种变化与虎的生动造型的有机结合,其虎骨法生动,实属难得。又如虎的斑纹,更给周明安以丰富的笔墨变化提供了契机。那些色墨间的渗化,那些渗化的朦胧与斑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虚实关系,均与变化生动的笔墨交相为用,增添了艺术魅力。周明安画虎还善于组队配合,或把虎与较为复杂的山水相结合,从而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更为丰富、生动、自然,也更耐看。所有这些,都使周明安在画虎成风的当今画坛脱颖而出。
虎啸图 周明安作
长啸一声风刮地 周明安作
国内著名美术家和美术评论家也撰文专题评论周明安的艺术作品,耐人寻味,辑录如下:
著名画家武辉夏在评介周明安的作品时说,当今画虎的人很多,但有的在拼命画皮毛,有的仅止华形态,周明安意在画虎的情趣和神韵,在画虎名家阎松父的弟子中,有独到之法,笔力峭拔,画风景阔,故有高致。武辉夏点评说,周明安是一位温尔儒雅的画家他画的主题却是“一吼山月高,一啸动千山”的百兽之王老虎。这很有趣,在他的笔下,雅风和雄风得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周明安高雅人生的追求,和他神会心练的内在气质最好的体现,“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语),我认为周明安已得其精要。
双虎 周明安作
扇面-雪景双虎 周明安作
雪原竞图驰 周明安作
贾德江主编《周明安画虎艺术》点评说:中国画处处体现着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构成关系,诸如用笔的刚柔相济、方圆并用;运墨的干湿互补、浓淡相宜;造型的形神兼备、似与不似;布局的平中求奇、欲露还藏;以及作品整体上要求的情境和谐,寓巧于拙,雄峻而空灵,绚烂而平淡等等。这一体现中华文化精粹的艺术思维和创作准则,在周明安的创作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以写意画虎而著称以虎的传神写照而名世。在他的画虎作品中,构图满而不塞,虚而不空,既有笔墨的酣畅淋漓,又有劲健苍润的点线组合。有时放笔直写,气势激越外扬;有时沉静稳健,墨韵平和淳厚。画家笔下的老虎,无论是奔虎还是卧虎,也无论是双虎还是群虎,画家都有意识地在强化动物的情趣和灵性,以情驱笔,心手相应,一气呵成。
奔虎 周明安作
登岛图 周明安作
水墨卧虎 周明安作
看周明安的画,人们最强烈的艺术感受是“大气磅礴,阳刚之美”,如大风大声,骨力劲健,气势雄浑。画家既继承了文人写意画的笔墨表现形态,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明清文人画气弱韵稀的时代局限,成功地将唐宋艺术所崇尚的大气丰韵输入笔墨之中,力求气足韵丰,笔饱墨厚。
著名美术评论家林木在《物化天宝 人杰地灵-------四川省诗书画院成立二十周年巡礼》中说:周明安画虎,经常写生,对虎的常形及多种动态均有把握。他不仅强调画出虎的多种性格,如对虎威、虎的天伦之乐、虎的母爱作拟人化的处理等等,而且在表现方法上也大下功夫。他讲究笔墨的多种变化与虎的生动造型的有机结合,其虎骨法生动,实属难得。又如虎的斑纹,更给周明安以丰富的笔墨变化提供了契机,那些色墨间的渗化,那些渗化的朦胧与斑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虚实关系,均与变化生动的笔墨交相为用,增添了艺术魅力。周明安画虎还善于组队配合,或把虎与较为复杂的山水相结合,从而使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更为丰富、生动、自然,也更耐看。所有这些,都使周明安在画虎成风的当今画坛脱颖而出。
临风 周明安作
原四川省文联常务委员,副秘书长倪锡文撰文《纵情挥洒见真魂》中指出,周明安除倾心于虎画创作外,还广泛研习各种动物走兽,近年出版了两本《线描动物走兽百图》,上百种的动物,千姿百态的真实画面,其写实能力令人叹服。在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他在虎画创作上已由早期对形象的捕捉,进而到直取神韵的境界。他画中的虎,有着异乎寻常的美,威猛而无凶恶之气,给人以正气凛然、雄壮英武之感。他提倡“大雅入大俗”的风格,表现在他作品中生动的造型,简洁的用笔,丰富的构图,朴实的画风,深受专家和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他所奉行的中正大气,雅俗共赏的艺术实践,在当今萎靡之风盛行,粗俗之作泛滥的时弊中是发人深省、给人启迪的。
虎四条屏之一 周明安作
虎四条屏之二 周明安作
老虎人称“百兽之王”,在中国人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对老虎有着异常的好感,爱慕它的美丽,崇尚它的力量,尊重它的威严。老虎历来是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寓意吉祥的虎画随处可见,而周明安画的老虎更被人们称为虎画中的珍品。“造型生动”,“笔墨传神”,“韵味深长”乃是他虎画艺术的主要特点。
虎四条屏之三 周明安作
虎四条屏之四 周明安作
笔墨是中国画千古不易的精要所在。所谓笔墨实则指用笔之道,即“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形似骨气最终要靠笔墨来体现。“写意画”要靠“写”来表达“意”。“以书入画”是周明安艺术的又一特点。“气韵生动”本是中国画鉴赏的最高境界。“气韵”指的是整幅作品中形象笔墨结合后产生的,激发人们审美情趣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气象和韵味。而通达“气韵生动”的桥梁则是笔墨。笔墨的精髓在书法,书法的用笔囊括了作者驾驭工具和运用线条的所有奥秘。黄宾虹语:“何为气韵?气韵之生,由于笔墨,用笔用墨未得其法,气韵无由显露。”周明安画虎讲究笔墨的多种变化与虎的生动造型的有机结合,其虎骨法生动,实属难得。如虎的结构和斑纹,更给他以丰富的笔墨变化提供了契机,那些色墨间的渗化,那些渗化的朦胧与斑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虚实关系,浓淡对比,均与变化生动的笔墨交相为用,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而这一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周明安长期以来在书法方面的不懈努力,书法是他最主要的爱好之一,几十年间他在书法上投入的精力并不少于绘画。他说:“有心画好写意画的人,一定要研究书法,练习书法,从中发现用笔的奥妙,才能在作画时心手相应,使转自如。”他在一幅《奔虎图》中的题句“权将骨肉化笔墨,狂草写成大王斑。”便是他个中体会的真实写照。
睦和同春 周明安作
四川著名艺术史论家陈滞冬这样评价周明安的动物画:“张士莹、周明安以动物画在四川花鸟画坛分庭抗礼。他们承继马骀、张善子、阎松父以来的四川动物画传统,在坚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取向上独持己见,不苟同于流俗。张氏以大写意画风寓结构的精确于笔墨的狂放之中,周氏则将细微的观察与体验以抒情的笔墨来表现,尤其注重衬境的笔墨趣味,可谓相得益彰。”
七贤图 周明安作
苏轼所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从来便是中国传统绘画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审美命题之一,周明安谨记着阎松父的话——“学画虎,不止是拜我为师,更要拜老虎为师”,这也是周明安之虎得以真实生动的来源。在他所创造的老虎作品中“造型”是个中关键,造型手段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幅画的成败与否,这是需要画家深刻了解老虎体型结构才能游刃有余为之的,周明安为了画虎曾不知时日地与虎为伴,观其喜恶、查其情态、究其筋骨,最终以通虎性。常年的严格写生练就了周明安画老虎的基本功,注重在写生中升华灵感,是周明安的绘画精髓。与平素多见之虎图作品相异,周明安的虎亦没有通常呈金黄色泽的艳丽感,清雅的赋色带出沉厚古典的气质,简约的笔墨勾出洗练生动的百态,一改印象里热闹而近乎艳俗之气。他将禅宗意境引入虎画之中,虎的思想和灵性在自然中与人相通相容。在他笔下虎的骨法造型生动,虎的背景复杂自然,简约的斑纹更富有书法笔墨变化的特有意味,“以书入画”在周明安的虎图中早已不单纯是题款配诗那么简单,书法用笔线条的肌理和走势被融入绘画的造型以及老虎的斑纹之中,他所描之虎是“画中有书”的。
威震乾坤 周明安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著名画家程大利撰文指出,“蜀中画派”代代都有才俊传承,画家周明安就是当今四川画坛的一名佼佼者。他作画题材广泛,深具传统功力,在技术层面上有很好的素养,在风格层面上也颇具自家面貌。自幼爱好绘画和书法的他,一直在书画领域孜孜而求,曾游历祖国各地名胜,结识黄胄、许菱庐、何海霞、黄永玉、陆俨少、刘旦宅、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家,又拜师著名画家阎松父先生,学得画虎妙法。
谐乐图 周明安作
周明安作画题材极广,花鸟、山水、人物等均有涉猎,但纵观其画作,则最重要的还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花鸟动物画,第二部分是山水画,均各有其不同的成就所在。而两大题材体现出的则是他全面继承中国传统画学的中国气派和风度。他画的花鸟动物,包括虎、狮、豹、牛、猫等动物,尽皆笔墨精到,直追甚至超越古人,而其中又以画虎为他的特长和专攻。为画好虎,他不知时日地在动物园与虎为伴,熟识虎性、观其喜恶、查其情态、究其筋骨,笔下老虎似通人性,或啸傲山林,或嬉戏松间,构图满而不塞,虚而不空。在不错的写实功底基础上,又能把握神韵,坚持更多的传统格调,并不刻意追求动物皮毛的过分写实,背景依然是中国风格式的,在画虎上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松阕虎啸 周明安作
周明安认为,“造型”,是画虎的关键所在,造型手段的高低,决定了一幅画的成败与否。虎是大型的动物,结构复杂,毛色斑斓,动态丰富,要画好虎的形,首先要了解虎的骨骼、肌肉的结构,这一条非常重要,常言道“画虎画皮难画骨”,不了解虎的骨骼肌肉结构,则心中没底,画出的虎必然是不伦不类,软弱无力的。了解了虎的骨骼和肌肉结构,即要着力于运动姿态的描绘,熟练掌握运动姿态的规律是不可缺少的训练。
2012年7月27日上午10点,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省文物总店、娇子雅集画廊承办的“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在四川省博物院开幕,共展出周明安先生近150幅书画作品。周明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业界评论他画作造型生动、笔墨洒脱、格调清雅、意境远寂,作品构图满而不塞、虚而不空,既有笔墨的酣畅淋漓,又有劲健苍润的点线组合,动人心魄,笔下之虎富有情趣和灵性,笔墨洗练而自然,赋色沉稳而典雅,布局起伏而跌宕,造型简括而生动。蔡律摄
周明安还认为,老虎身上传达美感的最为动人之处即在它千变万化的黑色斑纹上,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要想画好斑纹,就应当了解其生长规律,老虎的条状斑纹是从环状演化而来,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成圈的条纹。它以额背为中心对称向下伸展,似乎要缠满全身,但其中却富有疏密轻重的变化。虎的斑纹就象人的指纹一样,是识别它们的条码,世界上绝没有两只斑纹完全相同的老虎。仔细观察虎的斑纹,就象是在欣赏一幅漂亮的草书作品,虎斑的线条中蕴涵了中国书法的意趣,难怪在所有画种中,唯有中国画才能充分表达虎的神韵。深入的观察是为了更生动更完美地表现对象,斑纹的长短、宽窄、曲直、浓淡,一切变化最终归于画面的需求。掌握了斑纹的变化规律,就能灵活运用,表现为丰富的笔墨趣味,不会仅为刻意追求真实而如绣花一样照搬自然。
2012年7月27日至29日“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在四川省博物馆隆重开幕。四川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馆馆长梁时民、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现代艺术促进会施剑会长、书画委员会执行主席吴泽全、副主席邓代昆、秘书长王超夫、书法研究院院长郭强、著名国画家戴卫、著名书画家湖山竹派杨志立、 著名山水画家、成都画院副院长叶瑞琨,成都著名青年画家马勇、宝光寺意寂大和尚、宽庭董事长陈玉莲、茶风雅颂主编王龙等领导及其嘉宾1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蔡律摄
运动的姿势是表现老虎神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老虎的威武雄壮,稳重大气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虎的动作主要发生在头、颈、肩和四肢,并以头和四肢的变化为多,躯干的变化相对较少。老虎的行跑坐卧所有姿势都有一定规律,了解它的运动规律,也是为适应创作的需要,画虎要追求生动,生动的姿态正是摄取于它运动的过程之中,让人一眼就看出先前的动作尚未结束,并即将进行下一个动作,这种体现旺盛生命力的律动是非常协调的,这种协调表现在头和肢体动作与眼神的一致上,运动中的老虎,头和肢体会呈现一条富有弹性的动态线,把握好这条线,整个身体也就动起来了。老虎的动作无论动静,都十分有画头,我们可以通过详尽的观察,不厌其烦的写生来熟悉和理解,在创作时就能做到成竹在胸,得心应手了。
2012年7月27日至29日“雄风古韵——周明安书画精品展”在四川省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部分来宾和观众。蔡律摄
“气韵生动”乃是中国画鉴赏的最高境界。“气韵”指的是整幅作品中形象笔墨结合后产生的、能激发人们审美情趣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大的气象和深长的韵味,而通达“气韵生动”的桥梁则是笔墨。通常“气”指笔的成分较多,而“韵”指墨的成分较多,墨是通过笔得以表现,笔通过墨得以迹化,笔墨实际上是一回事。“写意画”要靠“写”来表达“意”。“写”这个字的要求是很高的,就是说对笔下线条的要求等同于书法对线条的要求,书法的用笔囊括了作者驾御工具和运用线条的所有奥秘。为什么我们常说某一根线条很有味道,指的就是书法味,这是充分体现作者的修养、工力、格调、激情的,被笔墨外化了的心灵的轨迹。线条的质量,笔墨的质量,最终决定一幅画的质量。有心画好写意画的人,一定要研究书法,练习书法,从中发现用笔的奥妙,才能在作画时心手相应,使转自如。写意画的线条既是用来界定画中的形象,又是供人鉴赏的,也就是说每一根线条都是画给人看的,线条的本身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所以说写意画不讲究笔墨是不行的。
在我看来,周明安先生的画具有“灵、神、情、趣、意、美”的特点,作为巴蜀画派代表性画家,周明安先生创造力旺盛,画路很宽,除虎画外,周明安作画题材极广,花鸟、动物、山水、人物、书法等均有涉猎,均有成就,而且在书画艺术界被认为功底扎实,修为有成,他全面继承中国传统画学的中国气派和风度,在画虎和山水技法上独具一格,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除了周明安自幼爱好绘画和书法,有艺术天赋以外,周明安有良师点拨,四十年勤奋修炼,笔墨功底深厚,画风超凡脱俗,学识人品修养力透纸背,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周明安画的《五福临门》,画中五虎腾挪跳跃,神态生动,设色自然,《云壑双雄》,雄风激荡,具有阳刚大气之美,所配山石竹叶,墨趣盎然。他的代表作《百虎图》,画面上的一百只虎神态各异,霸气十足,从成年虎到幼虎一一俱到,千姿百态,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作为现代艺术视野中确认本民族艺术传统的文化脉络,自觉追求中国画民族风格的画家,周明安先生正处在他的艺术生命的盛年,创作状态也正在步入颠峰时期,有理由相信他将会超越他的前辈,在艺术创造水准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深厚的传统功力上开辟更多的现代新意境,把握住中国风格的创造原则,从而使蜀中画派能进一步发扬光大,让我们拭目以待。(未完待续)
蔡律 201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