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私家车采用摇号发牌,中签率不足2%,这已经成为了这两天各大主流媒体的一条重要谈资和评议焦点。由于中签率太低,很多家庭包括本来还没有准备买车的家庭甚至全家出动排队参与摇号,好提高中签率为将来购车做好准备。
而上海的车牌拍卖已经推出了多年,车牌的拍卖价格早就是数万元了,以至于在上海购买中低价的小车已经显得非常不正常,因为车价还没有牌子的价格高。这事实上是提高了上海市区内汽车的档次和价格。
广州之前突然推出了汽车限购政策,并且是集北京的摇号和上海的拍卖于一身的二合一限购。限购导致市民彻夜排队抢购,车行也见机行事安排职工加班加点赶在限购令生效之前多卖一些,http://dealer.bitauto.com/100007152/news/201207/2700286.html,某些车行存货销售一空以至于无车可售。由于抢购,车价顿时明显上扬。
很多人预期,这种限购令会逐渐在其它省会城市和二三线城市推出。可以预期的是,其它推出限购令的城市会重演已经推出私车限购政策的北上广曾经出现的情况。而居住在这些尚未推出私车限购令的城市中的居民的一些有能力有需求的人会未雨绸缪,抢在本地推出限购令之前完成自己的心愿。
从国家补贴购车的汽车下乡到城市里的汽车限购,不过转眼之间。这两个变幻于瞬间看似有点儿矛盾的政策,并未产生相反的结果,反而都产生了有利于汽车生产企业的结果——汽车下乡和乡下还远未限购使得汽车生产市场扩大,而城市限购扩大了高档车和进口车的市场份额。
另一个和汽车限购有点相似的、被人们持续热议了多年的话题就是房地产调控。最近房地产交易量的攀升和市场回暖更是刺激人们的神经,以致于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频频出来表达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绝不放松的立场。
同样是调控,方式同样是限购,但是人们对房地产和私家车的价格走向却抱着完全不同的期盼。
房地产的调控据说是源于房价太高,普通民众受不了,专家们说泡沫太多,千夫所指必须调控,以期降低房价。
而私家车市场的调控则据说是因为私家车太多了,交通承载力有限,大多数人抱怨出行困难,同样是众口一词,以期改善交通。
两个不同的产品市场,两个同样叫做“限购”的政策,有效果吗?有同样的效果一样吗?
房子价格果真已经降到了大骂高房价的人们的期盼了吗?房地产市场为何在高压调控之下还会回暖呢?面对调控失效的现象,官方的解释是,当前的回暖并不是投机和投资需求造成的,投机和投资已经被有效抑制了,市场反弹是刚性需求所致,重新在售楼部门口排队的都是自住房的购买者。这个解释给了政策制定者自己一个自圆其说,但却把此前反对“丈母娘理论”的人尴尬地凉在了一边。
北上广的私家车减少了吗?没有,即便是私车发牌量逐年减少,私家车的拥有量也是只增不减,只是增加的速度被政策人为地减缓了,但还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增长率逐步降低”不是降低,不是负增长,这种文字游戏已经不太起作用了。
或者,现在售楼部前排队买房的人就有不少是之前叫喊打压房价、大骂丈母娘理论的人,做多之前先唱空,这非常“合理”。我不相信现在的购房者之前都是露宿街头的无房居住者,也不知道改善型住房和投机、投机和投资有什么区分。“改善”后子女自己居住的宽敞了,把父母(或自己)变成了空巢老人,老鸟死去之后空巢不就可以拿来出售了嘛。
或者,北上广排对参与私车摇号和牌号拍卖的人不知道自己所在城市的拥堵,或者他们的行车路线上并不拥堵,不知道利用公交比私家车更环保经济。
令人感到有趣的还在后边。
在谈到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时候,当前主流的观点就是“发展公共交通”,持此观点的人多会引用欧美、香港等地的城市交通管理经验。因此,城市“公交先行”的发展政策已经、似乎没有任何疑问了。
但是,在解决住房问题方面,可以类比“发展公共交通”的住房政策——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却屡屡受到批判,生死不明。一些活跃的经济学人纷纷批评经适房和廉租房政策,说它扰乱了市场秩序,甚至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是改革的倒退等等;而某些地方已经表示将要逐步放弃和减少经适房的建造,河南更是表示明年要全面停止经适房建设。
公共交通不就是交通领域的“经适房”和“廉租房”吗?而经适房不就是房地产领域的“公共交通”吗?为何人们对两者的预期和态度会有如此戏剧性的差异呢?
有人也担忧汽车限购令不会有效到达缓解交通拥堵的预期效果,指出最后的招数就是国家被迫推出通过购车环节征收“交通拥堵费”等费用来限制车辆的增多。但车辆的增多和住房价格的上涨最终都源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很难想象一个原住民不断外迁人烟稀少的小城会出现交通拥堵和楼价高涨,但少有人呼吁重新推出“城市增容费”以阻止城市化进程。
溯根求源,钱皮认为在于私有制下各个私有者之间的利益之争。希望通过限购而缓解交通拥堵,不便直说的是希望他人放弃使用私家车,而自己依然去排队购车竞拍车牌;希望通过限购打压房价的人的言外之意则是限制他人不要购房甚至迁出城市回归农村,自己就可以享受低房价了。
钱皮希望的是有一个逻辑一致的政策和政策的实施:和私车限购一样坚决的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和房产限购不动摇的一样坚持廉租房建设政策。
钱皮担心的是这两个领域的两种坚决和坚持都抵不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培育出来的国人对经济发展的坚持。建立在地皮之上的土地财政和各地对在本地建立大型汽车行业的热切态度都加剧着钱皮的这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