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曾多次到过延安。1985年深秋,是我第一次到延安。当年,我在省畜牧兽医总站从事技术推广工作。1985年深秋时节来到甘泉县一个叫纸坊沟的地方做人工授精,用辽宁白绒山羊改良陕北山羊。之后,我到省农业厅工作,也曾多次到过延安市以及所辖各县区,主要任务是考察调研粮食生产以及农业发展。在我的印象里,延安是标准的黄土高原,尤其是延安北部几个县,梁峁硕大,黄土漫天,植被较差,生态不好,地瘠民穷。当时,似乎觉得,黄土高原“从来如此、本来如此”。我在宝鸡工作期间,从各种媒体信息得知,进入新世纪以来,黄土高原上的红色之都——延安,深度爆发了“两大革命”。一个是以石油资源开发为主线的“黑色革命”,一个是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为主线的“绿色革命”。我到林业厅工作后,一直寻思着到延安考察学习,调查研究,探寻延安由穷变富、由黄变绿的历史足迹。带着这样的心思,6月25日至29日,我第一次到延安“看林业”。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印象极为深刻。以至于我过去形成的不少概念被彻底颠覆了。可以说,直面延安林业,我有9个没想到。
一、没想到退耕还林全国称第一
延安既是退耕还林的策源地,也是退耕还林的急先锋。1997年8月,江泽民同志在陕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经验材料上,面向全国、面向未来,从国土整治、从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出发,做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时隔两年,1999年8月,朱镕基同志在延安考察生态建设时指出:延安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过去“兄妹开荒”发展为“兄妹造林”,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建设一个山青水秀的新延安。正是在这次调研中提出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政策措施。并要求延安在退耕还林工作上先走一步,为全国做出榜样。从此为契机,延安锁定“山川秀美”目标不动摇,在退耕还林上不遗余力,大刀阔斧。截止2011年全市退耕还林接近1000万亩,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我在中科院水土保持所安塞县试验站看到,当年试验区内外那黄绿分明的边界已经完全模糊。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装,延安的沟沟峁峁正在实现了由黄到绿的“颜色革命”。加上封山禁牧等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延安水土治理程度由退耕前的20%提升到现在45%以上,一些重点治理区基本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全市林草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43%提高到现在的58%。主要河流含沙量较前下降8个百分点,年径流量增加1000万立方米。据北京林业大学在吴起、安塞两县监测的结果显示,土壤年侵蚀摸数由退耕前的每平方公里1.53万吨,下降到0.54万吨。
二、没想到吴起森林成公园
20世纪80年代,我就曾多次去过吴起,当时叫做吴旗县。那个时候,吴起正在实施外援项目,修筑宽幅梯田,解决粮食高产稳产问题。站在施工现场的高点看吴起,山峁就像是蒸熟的馒头,群山泛起黄色,光秃秃,很难看见绿色。在当年,吴起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生态环境恶劣,似乎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当时流传着“春种一面坡、秋收一袋粮”的说法。1997年,吴起县开全国之先河,痛下决心,彻底退耕还林,恢复和重建生态。吴起县因“一举全退”闻名全国,并始终保持着“退耕还林面积全国第一”的头衔。全县退耕还林240多万亩,林草覆盖率由退耕前的不足20%,一举增加到63%以上。不仅如此,2009年吴起进一步做出了两个大动作:全国唯一的退耕还林展览馆在吴起县落成;启动退耕还林森林公园项目。展览馆采取图文并茂、多媒体的形式展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公园则是退耕还林实践的大深化、大提升。吴起县退耕还林森林公园县城为中心,覆盖周边100平方公里。包括城市十里森林长廊、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大吉沟树木园、袁沟休闲度假园、沙棘产业化种植示范园、饲料林草高效种植模式示范园、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完善区等七个主题公园,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退耕还林展示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如今的吴起版图,就像一只展翅的绿色蝴蝶印记在黄土高原上,其边缘清晰可辨。这里我想打个比方,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沿海,那么退耕还林的前沿就在延安;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深圳,那么退耕还林的桥头堡就在吴起。这个比方也许不很恰当,但却能够说明情况。
三、没想到志丹林场植被好
过去,对志丹县的印象和吴起县差不多。这次去志丹,收获不小。在考察完道路绿化、县城绿化之后,县上的同志说,带我去一个森林公园看看。我心里想,志丹县能有什么森林公园?既然县上的同志提出来,我也不好回绝。车行不到一个小时,来到“九吾山森林公园”。经过讲解员的介绍,我才知道“九吾山”也叫“马头山”,又名云雾山、龙首山、药王山,按弘治本《延安府志》其名为九吾山。“九吾山森林公园”的前身就是马头山林场。据介绍,这个林场位于子午岭山系的北段的永宁镇境内,方圆40多平方公里全是茂密的森林。山坡上松柏郁闭成林,栎树、桦木等点缀其间,春夏时节,满眼青绿,绿树成荫,花朵竞放。进入秋季,山峦起伏,层林尽染,美不胜收。我被这个地方的景致所吸引,我为志丹县有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而赞叹。随行的县上领导告诉我,这里并不是志丹县植被最好的林场。志丹县有6个国有林场:麻台林场、安条林场、新庄林场、白沙川林场、西阳湾林场。现在,之所以将九吾山(马头山)森林公园列为县上重点建设项目,是因为在其境内文化内涵比较厚实。由此,我对志丹县“刮目相看”。由此,联系到吴起植被快速成长的情况,我深深感到,在延安以北一带原来并不缺少森林植被。只要我们下足功夫,植树造林,一定能够形成森林景观。
四、没想到绿色版图占比大
在到延安之前的一段日子,我曾抽出时间学习《陕西省林业发展区划》。从中得知,无论是有林地面积,还是森林蓄积量,延安都是排在汉中之后的全省第二林业大市。说实话,当时我对这些资料将信将疑。为求得实情,我在网上反复搜索了与延安林业有关的情况。由此得知,延安市林业局直接管理着四大林业局,黄龙山林业局、劳山林业局、桥北林业局、乔山林业局。这在全省“独一无二”。宝鸡市林业局直接管理着两个林业局,其他地市则没有直属局。省林业资源局管理着六个林业局,1个在宝鸡市境内,2个在安康市境内,3个在汉中市境内。国有林业局所属林区是森林资源的“白菜心”,市属林业局多,在一定意义上是森林资源好的重要尺度。这次到延安还了解到,延安的四大林业局所辖林区构成黄土高原的“两叶肺”,是黄土高原的生态核心。而且,这四大林业局的面积都比较大。其中,(1)桥北林业局面积45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0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1%。富县版图的大部分被桥北林区所覆盖。(2)乔山林业局面积251万亩,活立木蓄积86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5%,黄陵县版图的大部分被桥山林区所覆盖。(3)劳山林业局面积250万亩,活立木蓄积1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甘泉县版图的大部分被劳山林区所覆盖。(4)黄龙山林业局面积300万亩,活立木蓄积84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黄龙县版图的大部分被黄龙山林区所覆盖。根据市林业局负责同志介绍,2011年延安市有林地面积达到251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4%。调研的同志一起分析说,如果再加上最近几年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栽种小树、幼林,在未来几年内延安的绿色版图将会进一步扩张。
五、没想到景观造林掀热潮
初步富裕起来的延安人,已经比较充分认识到林业景观价值。特别是今年以来,延安市以城区绿化美化为突破口,全力推动“两线三点”和城乡、村庄绿化一体化建设进程。宝塔区按照构建“圣地延安、生态延安、幸福延安”的战略部署,以及“标准化规划,全员化投入,群体化整地,专业化栽植,法制化管护”的总体思路,计划用2-3年时间,以过境公路、210国道为辐射,分两期建成70公里绿色长廊。安塞县围绕“生态安塞、绿色安塞”建设,狠抓工业园区、高速公路接点绿化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延长、黄陵等县区在总结往年城区生态景观林绿化一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建设思路,变栽大树为大苗、栽常青树为乡土阔叶乔木相结合,变财政全额投资为以社会企业筹资为主、财政补贴的方式,提高绿化造林效果。吴起县规划投资3700万元,建设“一园四线九点十八条流域”,主要包括退耕还林森林公园、长征胜利纪念林、绿色长廊303省道及乡镇驻地绿化等重点区域绿化。志丹县投资4600万元,用于城区绿化、延吴高速公路两岸绿化和绿色长廊建设。安塞县投资5950万元,用于工业园区、高速公路接点绿化和绿色长廊建设。在树种配置上,普遍采用1- 2米阔叶乔木、油松、侧柏搭配花灌木等高规格苗木,一次成林,注重景观绿化效果。
六、没想到苹果红枣产业大
我清楚地记得,在农业厅工作时,延安就晋升为陕西的果业大市。大概在2000年前后,延安的苹果面积、产量占到全省的1/6-1/5。这次到延安,强烈地感受到,退耕还林之后,延安果业又有新的发展,在全省全国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苹果已经从延安南部的黄陵、黄龙、洛川、富县、宜川出发,向延安北部的宝塔、安塞、志丹、延长、延川扩展。几乎在延安境内,所到之处,处处产苹果。延安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延安水果面积超过400万亩,其中苹果超过300万亩。水果产量256万吨,其中苹果244万吨。延安苹果占到全省的1/3,进而发展成为全国第一苹果大市。全国每出产10个苹果就有1个来自延安。如今,延安以苹果面积大、品质高闻名于世。延安是中国的红色之都,也是世界的苹果之都。其实,延安的红枣久负盛名。黄陵县、富县、宝塔区就看见不少以红枣命名的饭店、酒馆,而真正盛产红枣的地方是在黄河沿岸。延川县红枣不再是零星种植,我看到大片大片的红枣林,更看到人们以红枣作为行道树。延川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红枣面积超过40万亩,产量接近6万吨。延川红枣品质优良,其中狗头枣、团圆枣、骏枣、条枣、大木枣5个品种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认证。“延川红枣”地理标志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确认。
七、没想到飞播任务争着要
今年3月,我刚到林业厅工作,宝鸡市千阳县就来厅请求增加飞播计划。4月份去安康调研时,紫阳、汉滨等地要求省厅增加飞播计划,扩大飞播面积。6月初去榆林调研时了解到,省上飞播计划不能满足榆林“三年植绿大行动”的需要,榆林市“自掏腰包”,今年增加8万亩飞播任务。连续几次陪同我调研的省飞播站站长告诉我,现在,全国只有内蒙古和陕西两个省市在实施飞播。我原本以为飞播的适用性不够,但从各地反馈的消息看,飞播还是很受欢迎的。2012年延安市飞播造林任务涉及富县、宜川、洛川、黄龙4个县,共12个播区,设计总面积21.94万亩,宜播面积18.29万亩。我刚到延安,市林业局的负责同志就对我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把人工造林的主要精力放在“面子工程”,也就是搞好近山坡面绿化、交通干线绿化、城镇乡村绿化。大面积的后山绿化,主要靠扩大飞机播种的面积。请求省林业厅增加在延安的飞播计划。随后,所到的几个县也提出类似要求。虽然我感到有些为难,但还是感觉大家认可飞播,这是件好事。由此看来,在陕西省,飞播造林大有前景、大有可为。飞播造林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长计议。在哪些地块播种?播什么种子?什么时间播种?这些都需要认真研究,进行系统设计,遵循科学规律办事。
八、没想到造林增雨成事实
说实话,过去我对造林能够增加降水的说法是不能认同的。6月初去榆林调研时,我还和随行的法规处负责同志讨论,以至于争执过此事。这次到延安,周一一大早从西安出发时就赶上了降雨,一路到延安降雨不断。在志丹,在吴起,在富县,在延川、在黄陵,降雨时大时小,时断时续。和我同坐一辆车的法规处负责同志得意地说,这就是植被增加的缘故。并且说,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这几年陕西的降雨期拉长了,汛期来得早,结束得晚。大风暴雨少了,和风细雨多了。河水清了,泥沙少了,蓝天多了。陪同调研的延安市林业局负责人也不厌其烦,多次讲到这几年延安降雨量增加的事情。所到的几个县,林业部门的同志也在说降雨是增加了,一般增加30-50毫米。事实胜于雄辩。延安森林面积增加的同时,降水量也增加了。这是同一个时期,能够建立起在内联系的事实。对此,我还不能完全确认其中的科学道理。但愿“造林增雨”是科学真理,但愿延安降雨量随有林地面积而增加成为长期趋势。对此,我能够做出的有限回应是:我们绿化大地、美化大地,感天地泣鬼神。受感动的“老天爷”以增加降水、润泽生灵、滋养万物作为回报。由此,我们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我们成功走出一条富裕之路,值得骄傲!我们成功走出一条绿色之路,值得自豪!由此,灾难离我们而去,幸福向我们走来,我们即将走进一个新时代。
九、没想到延安创建“森林城”
如果是在10年前,有人向我说:延安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自然会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认定是子虚乌有,天方夜谭。可是,时间到2012年,有人向我说:延安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会沉思,我会觉得这是延安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3月份,延安举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宣布用3年左右时间,把延安建成黄土高原上的“生态明珠”。这是一个超前谋划,打基础利长远的大战略、大动作。国家森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陕西只有宝鸡市成功创建森林城市。现在,延安做出这个战略举动,是因为其有底气。2011年延安市有林地面积2514.3万亩,森林覆盖率可达到45.4%,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1%,人均公共绿地9.58平方米,境内省级以上道路绿化率87.9%,骨干河流水岸绿化率63%,有6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7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延安将以此为出发点,立足地域特征,突出城乡一体,以延安城区、道路沿线、河流两岸、县城、镇、村绿化为重点,以林业重点工程和旅游“十大景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化等项目建设为支撑,构建起有路皆绿、有水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有山皆绿的森林生态体系。到2014年有林地面积将增加到278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38%和36%以上,县城和乡镇(社区)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和33%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重点旅游景区、公路铁路沿线、河流水岸的林木绿化率和城市森林自然度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要求。我相信,延安有这个底气,也有这个能力。相信再过几年,人们必定看到一个新延安,一个合格的国家森林城市。
与过去相比,延安富起来了,绿起来了。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现在只是小富、浅绿,是富而绿,不是富而美。今后的任务是加快小富向大富的跨越,浅绿向深绿的跨越,富而绿向富而美的跨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要求,吹响了发展大林业的新号角。延安是革命圣地,也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区,造林绿化和森林资源保护的任务依然繁重。新的历史时期,延安林业人肩负着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推动“浅绿”向“深绿”跨越的历史使命。一草一木构建生态美,一枝一叶关系林业情。一言一行塑造新形象,一笔一划续写新篇章。我相信,林业部门一定能够带头弘扬延安精神,在发展大林业、实现生态美上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我相信,随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向纵深推进,圣地延安一定会更好的富起来、更美的绿起来!
十议大林业——直面延安林业9个没想到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