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最美”频频出现。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乘客的“最美司机”,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 “最美” 成为最流行的词汇。
一方面,这些“最美”不是人为打造、眼球炒作,而是以自发的善行和壮举构筑起道德的高地;另一方面,他们以自身的义举树立道德的标杆,引导更多社会成员见贤思齐。人们之所以将时代好人冠以“最美”之名,表达了人们的价值认同和敬慕心态。“最美”并没有刻意掩饰现实矛盾,而是告诉我们英雄所为是社会所需、社会所盼。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感动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褒扬行善者,贬斥为恶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但被媒体不断放大为道德标签,也给“最美”的花冠蒙上了几缕暗淡。
对“最美”而言,有些善举不过来自本职工作的责任心,人为的道德拔高反倒会生出“难道不该如此”的质疑和追问。所谓“物以稀为贵”,一味地渲染“最”字,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过多的溢美之辞也容易让人产生“不过如此”的心理落差。因此,善待“最美”就要提防滥用“最美”的道德标签。
但,没有最美,只有更美。社会道德在逐渐上扬,即使有些溢美也总比道德下滑好上千万倍!
没有最美 只有更美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