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出三大集团建设(草稿)
北京农信之家咨询中心 姜柏林 谢勇模 姜志国
前言:自农信之家成立以来,提出了金融集团、投资集团和消费集团三大集团的建设,有部分人从关心的角度对我们的原始初衷产生了质疑、理论产生了误解,认为我们抛离了农村,进入城市,我们将陆续发表系列性的理论文章和实践报告,来说明我们始终是以社会共同发展为目标价值,我们明确提出“节制城市资本下乡,鼓励城市资金下乡”,通过政策性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村资本进城,从而形成以城带乡,农村资本进城创业,所有利润通过农村资本反哺农村,这是根本性的制度问题。现在有必要将我们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经验和总结的理论和认识,即资本下乡和农民工进城是造成“市场两个盘剥”的原因。现推荐给大家,初浅认识,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从不同纬度和经度思考和讨论这个问题。
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农村生产关系要作出调整,而这种生产关系最受农民欢迎的组织形式是社区互助性信用合作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中央和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具体政策给予支持,在需求与政策支持两个条件下,这种组织将会迅速发展。而合作金融的发展要求在人与人之间合作基础上基层的合作,必然要求社与社之间的合作及二级联合。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金融集团,事实上,就是农村资金互助社联合性的组织,也是农村合作金融体制与体系建设。
金融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如何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融合,是农村经济推动金融和金融推动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当自治性的金融组织在满足农户小生产条件下的生产生活需求的之后,为了适应更高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单家独户的经济基础是无法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通过联合投资的办法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为投资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我们注意到这种联合投资风险所在,农业的风险是来自于市场过剩、自然灾害、疫病疫情、价格等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造成农业生产者成为各类市场投资主体转移风险的承担主体,成为国家通货膨胀的受害者,小生产者必须承受来自市场和国家风险的转嫁。当前市场的两种盘剥机制,第一是资本下乡,事实上是通过资本聚集资源,而将农村的剩余通过资本给抽走,形成盘剥。第二是农民工进城,作为雇佣劳动工人,被城市资本提取剩余价值,而要改变这种市场两个盘剥的体制和机制,必须通过劳动者拥有资本,资本与劳动者相统一才能减少城乡发展矛盾。第三,我们认为城乡共同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结构。生产关系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国民社会分配的形式,国家资源的配置与收入的分配结构。所以只有通过联合投资才能促进这种社会生产关系所有制结构性的调整,从而促进国家金融资源、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结构性的调整,作用于城市内部与农村内部收入结构性的调整,这是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性问题。
消费集团,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始终表现为一种消费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是为了消费而存在的,没有消费就不会有生产的动力,不知为谁而生产,农村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生产需求,从人的自由发展的平等性来讲,如果满足自由性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其消费能力应与我们社会所有阶层是平等的,但是,这些人的社会集团性消费能力对生产的贡献,对社会国民价值的存在意义,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此,在两个上述集团推进的同时,相伴而生是农村社会集团的生产和消费需求,这个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自我选择权。这个权利受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比如这个集团是购买海尔、长虹还是日本的索尼电器,都可以由他们自主来决定,但是这个集团的消费行为和决定必然对这些生产厂家、生产结构、生产效率带来结构性的影响,而我们希望这种理性的消费行为和决定促进社会生产的有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