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沉浮跌宕中,慢慢地从弱到强,交了很多学费,也买到了很多教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用人的理念和用人机制的建设方面,很多成功的民营逐步地走出了一个条家族管理与职业精英共舞的路子,在浓厚的家族化色彩中,慢慢地稀释着,引进精英人才,让职业化管理成为企业的常规机制。然而,虽然企业的意识和理念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但是对于步入家族化管理的民企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这条路却走得很艰辛,很不容易!捉襟见肘的制约,捕风捉影的评价,不信任、不轻易授权的场景经常出现,导致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深深地认识到,资本的对你的信任只在乎你没有被利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很多职业经理人失败的经历,由于价值观、理念、文化等等因素的不匹配,很多人在试用期都没有结束的情况下离职,甚至有的人来了几天后就草草收场。
但是,我们也看到职场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很多职业经理人在家庭化的制约中突围成功,占据要位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问职业经理人如何能够实现基业长青?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案例。
李总原来是江南一家著名纺织国有企业的技术员,他是80年代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技术能力强但是工作作风有点自由化,每次晋升虽被提名但是在党委会上总是通不过,后来有一民企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聘请他去担任生产技术副总,他决定跳槽。这家企业起初是做纺织贸易的,老板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投资做实业,起初租用了一家工厂,一百多台设备,老板全力以赴拿订单,李总一个人独挑大梁搞生产,他精心开发产品,组织安排生产,下大力气培训培养技术工人,通过一年的运营,红红火火地折腾了一把,当年盈利1000万元,老板怀着做强做大的信念,继续用赚来的钱买下了这个工厂,第二年,老板派他的小舅子来负责公司的销售和财务管理,李总继续负责生产管理,应该说,李总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他具有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管理水平,在他的带领下,企业生产运营蒸蒸日上,不管老板拿到多么苛刻的单子,不管客户的要求多么高端,他都能够组织团队开发出相应的工艺,按时交付品质优良的产品,慢慢地公司有了口碑,赢得了很多客户的信赖。而老板的小舅子田总呢,只有小学文化,纯粹是农民出身,在老家呆了几十年,对企业管理一窍不通。到了公司后,他的做事方式很和李总形成了两种风格,事实上他的作用更多的是来监督李总的。所以,李总在工作当中,总是会感觉到来自田总的压制,对喜欢敞开手脚做事的李总来说,田总的存在可谓是一种监督和制约,不管是原材料的采购,还是费用的报销,包括一些关键岗位人员的任用,田总都在发挥着影响老板决策的作用,有些时候李总的意见甚至会被田总掺合后变得似是而非,这让李总十分不痛快。在这种碰撞和矛盾的交织中,时间过去了三年,这时公司年利润已达到5000万元,成为了纺织行业一个突起的黑马,这其中李总的功劳显赧,为老板发家致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他也很聪明,有些核心新产品的配方及工艺基本上是自已的独家秘方,从不公开,他很有策略地保持了自已不可替代的稀缺性。
到了第三年年底的时候,公司里上上下下充满了盈利的喜悦,李总感觉时机到了,他向老板提出了辞呈,要离职了,老板很惊讶,自感对其不薄,年薪近50万了,和市场水平相比只高不低,为什么还要走呢?细问之外,李总提要求了,说我在这里做事您对我很看重,可是实际上却不能敞开手脚大干一场,有些事情不能按我的思路去作,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但是这种情况下做事情的效果也不好,我感觉不再做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此话一出,老板心知肚明,他知道眼前这个人对自已的份量有多重,在这种情形中,宁可舍弃老婆的兄弟,也不能断了以后发展的财路啊!过了几天,田总以家中有事为由,向叶总前来告别,说明年家里有事情就不再回公司工作了。李总婉言相劝,田总终究还是回去了,人事调整的结果是李总成为总经理,分管生产和销售,财务由聘请的财务总监负责。一场如期而至的人事调整,彻底奠定了李总在公司的重要地位和声望。
2007年,经过老板的筹划,在李总的极力辅佐下,公司成功地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知名上市公司。李总作为功臣,得到了300万股票期权的激励,在公司的地位越来越稳不可撼,真正在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此时公司的规模已经成为集团化的公司,叶总担任了上市公司的总经理,在中国纺织行业也有了较强的影响力,他取得的成就使其在职场上成为香饽饽,身家已达数千万元,让众多同行十分羡慕。
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了职业经理人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的价值在企业中开创一番事业,这个前提是你一定要能够创造价值,能够创造让资本的所有者感到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有了这种价值,那你才有资格和资本的所有者谈条件,提要求,才能完全按照自已的意志去做事。到了这个层次,你的去留永远掌握在自已的手中。
当然还有一个案例,也说明了资本的另一种力量。王总是香港人,多年来从事服装行业也算是资深人士了,他去年10月份到了这家集团下属的服装公司,老板在引进王总时充满期待,希望他能够给目前尚在起步阶段的服装产业带来盈利的契机,在整个管理团队中,老板设置了一位生产总监胡总,是他的姐姐,负责工厂的外发业务的管理。王总来了后,老板让其负责整体的经营管理,胡总自然成了王总的下属。胡总性格强势,可谓是一女强人,而刘总性情温和,长年做高管,养成了提思路,提要求,但是跟踪与控制能力较弱的特点,由此,时间一长,胡总认为王总只会讲不能做,经常在老板面前出此言论,大谈香港式管理的不适合,而事实上也是如此,整个工厂的经营业绩也并未因王总的到来见好转,王总刚来时在老板的接风酒宴上提出两个月内要给老板一个焕新的工厂的承诺,但是一直没有具体的起色,他只是保持了常规业务的正常运行。渐渐地,老板赋予王总的重视和权力越来越小,王总也感觉到了被削权,不出半年,王总因为整体业绩的持续下滑被挂了起来,胡总开始全权负责,不管大事小情全部抓在手中,而王总由于没有具体的业务负责,感觉到了坐冷板凳的滋味。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不出所料,老板已经无法再等待了,找了一天,和王总摊牌,要求其离开公司。我们都知道,越是高层之间的去留,越是来得快和简单,此时,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位子,还有面子。王总在谈话后的次日就离开了公司,走时,整个公司的人员都感到了突然和震惊,只有胡总一脸平静。
两个不同的案例,带给了我们对职业经理人两种职业发展经历的思考。
职业经理人如何实现基业长青?
有一句话说,职业经理人只有给企业带来价值才是自身存在的理由,资本是逐利的,这个属性是天然属性,有利可图,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可以坐下来谈,取得一致,达成合作;如果无利可图,那么,无论表面上讲得多么光鲜,都会在时间的考验中浮现出无情的一面,最终都会在根本性的问题上无路可走。因此,职业经理人,真正在想成为打工皇帝,要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可能很多,例如人品、职业素养、综合能力、专业技能-------,其实说到根子上,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能不能为老板创造价值?能不能具有企业内部其他的人不可比拟的稀缺性?不管是做经营还是做管理,如果具备以上两点,那在企业中实现基业长青则不是梦想。
职业经理人如何实现基业长青?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