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柳君
华为公司多年前每年都招聘好几千大学应届毕业生,因为是“系统外”就业,往往需要为大学生们交纳一定的教育费。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大学生选择违约,加入其他公司。
华为公司非常大度,不要求这些没有到华为上过一天班的违约学生返回已经代为缴纳的出系统费。
任正非认为,这个钱算是为社会、为教育做贡献,值得出。
其实,这些行为也会促进华为在业界地位的提高,而这种提高,迟早会反映到公司的市场价值上来。
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另一家公司,很有可能弄得鱼死网破。
首先,在代这些学生交纳费用前,一定会有很繁复的协议文件,细致的包含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一方违约后需承担的违约责任,令对方感觉自己仿佛在签卖身契。
显然在华为这个案例里,学生们是没有事先被要求签这样的卖身契约的。
是华为的律师忽视了吗?是任正非忘记提醒了吗?
肯定不是,是有意而为之。
在做这件事情前,在代这些学生交纳费用前,华为没有斤斤计较的思考何时能收到回报,回报到什么程度。
华为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并坦然接受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
对于那些学生而言,他们违约了,他们是心安理得,还是羞愧不已呢?
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自己失信违约而心安理得,那没什么好说的,他们的品格决定了他们今后人生的幸福程度。
如果他们是羞愧不已,他们会不会发自肺腑的生出对华为的敬仰,对任正非的敬畏呢?
他们会不会时常在人前提起华为的好呢?他们到了新入职的企业,会不会仍然对华为心有牵挂呢?
华为,任正非,着实做到了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所以,华为终究成为今日如此强大的华为,成为了民族的真正骄傲!
我们的企业在准备大力投入培训前,更多的老板会不会患得患失呢?
“我花了这么大的价钱培训他们,他们是否会在学完后背叛我呢?他们是否会跑到竞争对手那里去呢?我是不是会吃亏呢?”
从表面上,也许有这种可能。
但从深层看,却绝对不会是这样。
首先,学生毕竟是学生。
在这家企业培训学习的再多,他们进入了新的企业后,也很难将自己在原来企业所学的东西完全照搬,很难成为旗鼓相当的对手。
其次,跳槽的员工进入了新的企业后,从自身感情、自身利益出发,肯定大力宣扬自己原来所在企业的好,开口闭口大谈原来所在企业的优势。
这种推崇,无疑会逐渐奠定那家企业的行业领袖定位。
而这种地位,绝对不是仅仅是大家口头上的认同,更会反映到企业的要价能力上,包括对供应商和客户的要价能力。
“算小账”的人,在乎的是眼前的利益,他们看重一城一池的得失。
他们所有的付出都要回报,最好马上回报,最好马上就要几倍的回报。
而做企业也好,经营人生也好,毕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马拉松长跑,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多点“算大账”,“难得糊涂”,不要沉湎于独立计算单项投资的利益最大化,还是眼光放长远些才好。
作者:杨柳君@沟通、情商、领导力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本文首发自“沟通、情商、领导力-杨柳君原创空间”:http://www.leadership021.com
杨柳君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尊重知识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杨柳君原创空间”。
我自己都不完全同意自己昨日所写的种种观点,所以您若对我的文章有什么新看法,我都很乐意受教。仅在这里表示我对您的友谊。 ——杨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