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太长,只争朝夕。近日云南教育部门负责人罗崇敏建议12年义务教育缩短为10年。从初中升高中,从高中升大学,都是用了1年的时间反反复复的复习去应考,这样就把孩子的思维固化了,然后又浪费了那么宝贵的时间。缩短学制以后,就为他们今后成人成熟创造了时间条件,现在我们进入社会的时间太慢,成人不成熟,真正的人的成熟应该在社会中去实践。
学习和实践当是教育发展的两个风火轮,两者不可偏废。返观历史,中国在清代之所以衰弱,这和科举这一“应试体制”有关。当时的“乾嘉学派”注重考据,学生只是一个八股文考试机器,然而故纸堆里并不能找到富国强兵的科学和真理。时至21世纪,初三和高三的热血男儿依然在应试教育的教鞭下不得不做分数的奴隶,让人徒增感慨。
以前有个别专家提议,应试教育扼杀孩子的天性,中国应该完全学美国走“放养”路线,或者直接取缔高考,我们可以称之为“因噎废食”。可是众所周知,尽管我国的义务教育不可口,但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至少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否则美国人也不会欢呼“虎妈”的成功代表了东方教育模式的成功。
问题不在基础教育体制全然不科学,而在于高三和初三阶段的“变异”。知识这碗饭中学生必须要吃,问题是如何吃得更好。如果大家集体“节食”,缩短高三和初三的读死书的时间,把“肚量”腾给社会实践,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何乐而不为?此举我们不妨称之为“因噎节食。”这才是一种健康绿色的成长方式。
“因噎节食”的本质是对知识的“细嚼慢咽”,最终建构一个健康的基础教育环境。如罗崇敏所说,缩短学制的确应该和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变一次性选拔性考试为过程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把三年的学习成绩、成长记录进行综合素质的评价,来决定学生录取与否。也就是说,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不要用“填鸭教育”一次把学生吃撑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品尝知识的快乐。
更进一步说,“因噎节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高考体制方是肠梗阻所在。正如罗崇敏所说,教改目标是考试自主权下放地方和高校。只有彻底打通任督二脉,血液通畅,学生不再在节食和饕餮间难以抉择,教育才可以进入自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