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猝死既可发生在生气、情绪激动时,又可发生在睡眠中?


   俗话所说的“气死人”的现象在生活中确实有发生,但在睡眠中悄无声息死去的也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发现,植物神经及神经反射机制对心脏性猝死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增快和舒张期缩短,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相对缺氧,还可使静脉强烈收缩,回心血量增多而至左心衰竭和肺水肿。另外,发自视丘下部的交感神经冲动可激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并降低心室易损性的阈值,可使室颤的易感性增高。而重度忧虑和情绪激动,可增加室颤的易感性。冠心病人对此更加易感。由此可知为何在生气或斗殴等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时会发生猝死。

      相反,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舒张期延长,冠脉血管外周压力下降,故初期冠脉血流量增加,而后当心血输出量减少和全身血压降到一定限度时则冠脉循环量明显减少,这在冠心病人更加明显,严重时可由心动过缓发展到停搏。由于睡眠时迷走神经往往占优势,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猝死可发生在睡眠中。另外也有人指出睡眠中噩梦使人紧张和恐怖,从而以诱发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