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民企最大困难是税费和公关成本


  我国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厉以宁说,经济忽冷忽热,正是证明了改革没有深化。一个制度内部应有自我调节的机制,能够防止过热和过冷,目前这个机制还没有建成,唯一的就靠宏观经济调控。三句话掷地有声:改革要继续深化,要有顶层设计不能靠摸着石头过河,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改革。

       3月21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今日在北大为学员作报告,解读本届“两会”经济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他表示,民营企业最大困难不是要素成本上升,也不是人民币升值,出口订单减少,甚至不是大家都说的融资难,而是税费负担重和社会公关成本。

      民企最大困难是税费和公关成本

      民营企业最大困难是什么?厉以宁说,不是要素成本上升;也不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订单减少,产业链容易断裂;甚至不是大家都说的融资困难――而是税费负担重和社会公关成本:地方各种杂费比税还重,社会公关成本越来越高。”现在已不流行送烟酒红包了,而是出国游和冬虫夏草。“

      在“两会”中,民营企业代表提出了各种困难,总共有五大方面。厉以宁解释说,首先是要素成本上升:工资上升,房租上升,利息上升,物流成本上升。第二是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订单减少,产业链容易断裂。

      第三个是融资难,虽然国家在加大力气让银行业发展对中小企业贷款。但是民营企业诉苦说,中型企业指规模在3000人以下,而银行实际上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都给了给了这些雇工3000人左右的,而对300人的小企业说“指标用完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确实存在。

      对此,厉以宁指出,实际上民营企业最大困难是税费和公关成本。对企业来说,地方上各种杂费比税还重,而社会公关成本越来越高。“烟酒红包已经少了,现在兴送出国游、冬虫夏草,还有中央来了领导,地方政府找几个民营企业摊派出钱招待。”厉以宁说。

      物价增速4%难控制

      两会时,外国记者频频问到中国经济增长目标降到7.5%和通胀控制在4%的问题,厉以宁说他当时的回答“宁肯有7.5%的增长率,也不要像过去那样冒进,4%尽管有困难,我们还是能完成的。”然而他真心话则是:“别把经济目标看得太认真,全国各地上报的增长目标没有一个低于8%的!”

      厉以宁说,“这里说真心话,别把7.5%看得太认真。年底一定到8%以上。”他特别强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报上的材料,经济增长目标没有低于8%的,最高到12-13%。

      而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消费物价指数定为4%, 厉以宁认为有三个不确定因素:经济形势的变换,石油价格的上涨是控制不了的;天气影响全世界的粮食价格,如果不如预料的好,粮食食品价格会上升;工资成本的上升现在还没有到头。

      “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增长率7.5%很容易上来的,肯定会超过,但是物价控制在4%这个指标是难的,过春节后蔬菜多了价格下降,猪肉政策开始见效,但是全年看控制4%,石油价格、要素成本上升,都不是我们料想的那么容易控制。”

      社会阶层出现凝固化

      谈到改革这个问题时,厉老援引了“两会”之前人民日报文章,提到“改革有风险,不改革有危险”的评论。

      我国一切经济问题的根源在哪儿?厉以宁说,“经济忽冷忽热,正是证明了改革没有深化。一个制度内部应有自我调节的机制,能够防止过热和过冷,目前这个机制还没有建成,唯一的就靠宏观经济调控,这就是我们的症结所在。

      而对于中国的改革,厉以宁称,再也不能“ 摸着石头过河“了:”中国改革的前30年是自下而上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前30年主要的改革思路。现在水深了,摸不着了,或是摸着摸着又回来了。所以需要顶层设计,是一种战略安排,需要邓小平这样的战略家。“

      “绝不能把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当成目标模式。”这句话,厉以宁重复了两遍。他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现在路只走了一半。然而,一个问题是已形成既得利益集团,不愿回到计划体制,也不愿进一步改革,成为了阻力。“这句话,厉老又重复了两遍。

      “举个例子,现在社会阶层的凝固化,垂直流动的渠道渐渐消失。大学毕业生靠本事成功的少了,到了下一个阶段肯定会职业世袭化――农民工的儿子还是农民工,孙子还是农民工。绝不是靠摸着石头过河能解决的,必须靠通盘顶层设计。”

      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厉以宁说,是政治体制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然而这个问题,经济界所有人都说要改,却很少有人说得出怎么改。

      去年货币政策错过时机

      厉以宁还表示,今年“两会”小组讨论中,着实对去年的货币政策批判了一番。“联想到去年两会,当时有代表提出尽管通胀很厉害,但货币政策要适度。结果货币政策直到去年第四季度才开始转,这就表明错过了时机,如果第二季度就开始松了,中国经济不会搞成这样子。”

      他透露,与会代表甚至直接对货币政策委员会开骂――“书生误国”,说到货币很紧的时候,还在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哪像中国一个月调一次。“一定要深入中国,了解中国经济。中国是双重转型的国家,与发达国家是相比,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慢。因此中国货币合适的流通量要重新研究,不能照搬国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