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薛九州 国画金龙鱼名家


 浓淡透古意 虚实承韶华

——金龙鱼作品创作再探

金龙鱼作品创作伊始,我的创作思想就定位在走出世俗桎梏,反映民族精神。突出其刚健、威武、雄壮的内在气质,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哲学内涵,以龙鱼现龙神,以龙鱼喻龙人,体现龙的传人——中华民族子孙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此我在创作的思想源泉上也定位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传承文化传统,以古导今,借古绘今,由古出新,探索出新没骨绘新神龙的成功之路。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强调大一统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思想,集中、统一是思想核心。表现为两方面:第一是社会组织形式的统一。华夏民族是由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统一了炎帝部落及长江流域的蚩尤部落形成的,最后历史发展的主流仍是大一统。呈现出的主体是社会组织形式的统一。而在西方部落之间的斗争往往形成开始各自独立、最后形式统一但结构松散的城邦。社会组织的统一对文化产生的要求就是第二方面思想文化的统一。和龙图腾一样相似的原始的太阳崇拜也反映了统一的要求。中国神话传说中,九个太阳同时出现,是后羿射日完成了思想行为的统一。同样龙文化中也有几龙治水的说法。几龙治水是对当年农业收成的预示。龙数越多,雨量越少,龙数越少,雨量就越多。民间自古就有“龙多不下雨”的谚语。这里仍是强调统一集中指挥核心。而在中医处方中也同样体现着浓厚的大一统的哲学思想。用药要有君有臣,主次搭配才能成方。“君”“主”的思想同样要求要有核心。以上的传统思想不一定完全可取,但这种思想文化的确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思想。反映到艺术审美中就要求审美对象的集中统一,这样往往更符合审美习惯。

所以自己在创作中,特别是在作品构图的布局上,充分地考虑到这种审美心理,布局中力求主次分明、君臣有别。

首先在局部构图中,强调突出主体。作品的核心部分要由一条主龙鱼为中心,对其集中突出刻画。突出的方法为:一是比例的突出。中心龙鱼的比例在画面中要最大,是谓“君”,为“主”。其它陪衬龙鱼谓“臣”,为“客”,比例相对要小,根据构图的需要进行或大或小的穿插。这样以小衬大,以次显主,突出了中心龙鱼的地位。也暗合了传统思想中强调核心统一的审美要求。二是刻画详略的安排。对画面的中心龙要详细刻画,要求其形神兼备,气度不凡。突出新没骨技法的优势,在用墨上局部兼工带写,刻画细致入微;总体上又驰豪纵墨,渲染气势。而对其它陪衬龙鱼要布置好位置。按照主宾、次宾的地位安排好与中心龙鱼关系,或近或远,或密或疏布局相宜。在刻画上也安排好陪衬重点、次重点的笔墨,只突出其某方面的特点,或动势、或神态,不做全面描绘。三是笔墨浓淡的把握。国画创作要求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同时还要对干、湿的变化掌握纯熟。为突出中心龙鱼,对其刻画时用墨往往以焦、浓、重为主,兼以淡、清,配以干笔,强调其视觉冲击力。而对其他陪衬龙鱼用墨时往往以淡、清为主,兼以焦、浓、重,配以湿笔,强调其陪衬地位,要求其相对要虚、淡。这样主、宾、次宾龙鱼分别以重、淡、轻来显示其在画面的地位,从而达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效果。以上几方面的强调使画面主宾分明,详略得当。如果每条龙鱼都不分主次,将是“群龙无首”,与传统相背离;同时画面也重点不突出,神采不足,视觉冲击力弱。

其次是在作品总体布局中突出主势。为突出金龙鱼的内在精神,自己在创作中注重强调形成气势。先局部构图成势,再势势相叠,小势成大势,大势成大气,最后形成墨色淋漓、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但在构图成势时,仍注重贯穿传统文化的统一、集中思想。具体方式为:一是突出主势,强调中心龙鱼的主体地位。创作时,特别是创作较大尺幅的作品时,要构成两个以上的鱼势。其中的中心龙鱼所在的鱼势最大,鱼的数量也最多,形成一个群龙拱卫中心龙鱼的团队,使其成为画面的最核心部分。二是强调小势服从大势,周边服从核心。为突出衬托中心最大的鱼势,构图时要安排其它相对较小的鱼势来陪衬烘托。但陪衬的鱼势一定要与中心鱼势相呼应,开合收放完全统一,使鱼势间或顾盼相通,或相依相随,彼此密切相连,气韵相通,浑然一体。根据三角构图原理,各鱼势间共同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核心鱼势居中,前后两个较小鱼势陪衬呼应,形成一个气势磅礴的画面:宛如帝王出行,前方先锋导引开道,后面随员迤逦相随,中间的帝王在侍从众星捧月般的簇拥下,气宇轩昂地威武前行。如此方能尽显王气龙威。整个画面的意境也更豪迈、雄壮。

国画源于传统,必须继承传统,更要传承传统。从文化精髓中吸取古意,撷取韶华是自己创作的思想核心。新没骨绘新神龙的构图探索,自己也只是刚迈出尝试的脚步,随着更多的艺术沉淀,未来探索的思路会更开阔,前进的步伐会更稳健,艺术的结晶也将更耀眼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