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评出的塑造读者的25本书:第十本:《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的同名影片亦成为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最著名的爱情片经典,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主线是好强、勇敢。真实的庄园主小姐郝思嘉在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与之相伴的还有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的一去不返……《乱世佳人》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多方面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历史画卷。
故事简介:斯嘉丽是爱尔兰移民杰拉尔德·奥哈拉的女儿,她从小生活在父亲所拥有的塔拉庄园——一个富饶美丽的农庄里。十六岁那年,任性而漂亮的斯嘉丽爱上了邻居庄园少主阿希礼,而当时正值南北战争爆发之际。令斯嘉丽伤心欲绝的是,阿希礼却打算娶表妹梅兰妮为妻。一气之下,斯嘉丽冲动地嫁给了梅兰妮的哥哥查尔斯。此后,亚特兰大落入了北方联军的手中,查尔斯不幸死于战场。不久,斯嘉丽的母亲埃伦也因为伤寒病逝,父亲因为神志不清,丧失了劳动力。斯嘉丽不得不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在此期间,她与妹妹苏艾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达成了权益婚姻,用丈夫的资金保住了塔拉庄园,并在亚特兰大开了一家木材厂,并把阿希礼和梅兰妮夫妇留在了身边。一次,斯嘉丽为了生意遭黑人袭击,弗兰克为她复仇而惨被枪杀。很快,斯嘉丽又和在内战中发家的瑞特·巴特勒结了婚。玩世不恭的瑞特从很久以前就深爱着斯嘉丽,笑言“只与追不到的女人结婚”的他一直希望以自己的真情赢得斯嘉丽的真爱。可是,婚后的斯嘉丽依然自以为是地幻想着与阿希礼的爱情。直到梅兰妮逝世,斯嘉丽才终于明白自己深爱的人是丈夫瑞特。但是在一系列的变故中,瑞特对斯嘉丽的感情已经渐渐枯竭,最后他黯然离去。   
    《乱世佳人》之所以被众多读者熟悉,更大程度上得益于那部同名银幕旷世之作。甚至,也有许多人说电影超越了文学作品。究其根本,除了银幕的影画、音响魅力和导演演员的精湛演绎之外,还因为电影截取了作品最精华紧凑的情节,没有把生活的琐屑杂沓一一铺陈。然而,对小说《乱世佳人》的阅读,则常常会让读者不时激动澎湃的心情不断平复下来,让他们静静地等待着、观察着、体会着人物经年累月的变化和水到渠成的生命领悟。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在困顿失意的时刻,不断引用斯嘉丽激励自己的那句话,“不管怎么说,明天就是另外一天了”,从中汲取那桀骜不驯的任性和偏执,从而继续固执地追寻目标,哪怕头破血流。  据说,在美国的大众文化领域,内战是最具吸引力的主题,而《乱世佳人》则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虽然批评界一般将它归为“通俗小说”范畴,在文学史上提及不多,而且,小说中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还有瑰丽的银幕制作等,都把这部小说的作者抛到了聚光灯之外,使我们在感动和欣赏中,几乎忘却了作品的创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忘却了重要的一点,即她才是故事的源头,这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畅销小说的母亲。
读生感想:《乱世佳人》(gongwiththewind)又名《飘》,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唯一的长篇小说,无数男女为之侧目,伤感,流连不已。这本长达数百页的文学作品自19366月以来销售了两千多万册,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目前仍然在世界各地一再播出。在师范的时候就已经欣赏了原著和电影,但仍然觉得不满足,现在时常会拿出原著看看,每次的感受都不同。在我的心中,这是一部出自女性之手的伟大作品,有着极为出色的艺术魅力。它歌颂的是高尚的情感,呼唤的是人性之.。本书在人物的刻划,场景描写,语言艺术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一位女主人公(斯佳丽?奥哈拉)的人生,她有一双饿猫似的绿色眼眸,木兰花般的洁白皮肤,两道触目惊心的乜斜剑眉,还有“自私的叛徒”“大无畏小姐”的个性。她美丽而任性,并不是一个被大家欢迎的人。她会耍手段,但很坚强,很热情,是个活泼可.的女人。她喜欢幸福和富裕的生活,她一直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但命运不那么简单。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她所.的人上了战场,她的家园荒废了。她失去了她所.的母亲,父亲因受刺激,脑.也糊涂了。她们家没有吃的东西,没有男.汉。她要当女主人,要从零开始。每天都有许多困难在等待着她,但她没有屈服,也没有放弃。她这时说了一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从现在开始,我和我的家人不会再过一天没有东西吃的日.,我最讨厌饥饿。”这就是她的精神支柱。她们的生活一点点地恢复起来,然而为了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她和一个自己不.的男人(瑞特)结了婚。但到失去他的时候,她才发觉这个人原来就是她最.的人。
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上他。而事实是,她.的只是那件衣服。
    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许多人知道她的名言:“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多少个疲倦恐惧却无人可依靠,大家的温饱都指望着她的夜晚,这句话是她惟一的安慰。她不想站在潮头风口,只想躲在一个肩膀痛快地哭上一场,再把生活的重担都交给他;可是天一亮,她又重新成为指挥若定说一不二的一家之主。斯佳丽没有深植的教养与坚贞的信念作支持,全凭一腔对红土地毫无道理的深情和倔强的个性,完成一场一个人的战争。她本不敢,本不愿,本连想都没想过会与整个世界为战。这个女人的坚韧让人毛骨悚然:为了一句诺言,留在一座围城中为自己心.的人(阿希礼)的妻.接生;母亲死了,父亲疯了,往日一呼百应的大小姐赤脚在荒地里为一家老小创土觅食;生平连袜.掉在地上都不曾自己弯腰捡过,却举枪杀死了闯进家园的北佬;为了赌气,为了塔拉庄园,为了生存,她先后嫁过三个男人,最后深.她的瑞特也离她而去,她仍以她的那句名言支撑自己站起来去夺回一切。在斯佳丽的一生里,想要得到什么,就直接从最简捷的途径去拿;她贪幕虚荣,及时行乐,却从灵魂深处照耀出了.与责任的华彩。斯佳丽?奥哈拉,一个充满矛盾的女人,而《飘》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必定是一座不可模仿,只供人仰望的华美坟墓,埋葬着逝去的时光与一个女人的奋斗人生。
    斯佳丽最后一句话是:“我要想办法找回他(瑞特),一定有办法。但今天我累了,不能想了。明天再想吧!明天再想吧!”是的我们可以暂时喘息,但我们不能放弃。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读完《飘》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气愤。气愤于女主角郝思嘉的卑鄙、残忍甚至阴险,因为大凡看小说,读者总是有种先入为主的期望,期望女主角温良贤淑,大度宽容或者纯洁善良、忠贞不渝。不想,小说刚开始没多久,郝思嘉就在12根橡树卫希理和梅兰的订婚宴会上为了报复卫希理而"色诱"梅来的弟弟。很快他们就结婚并且还生了一个儿子,看到此处我好不气愤,期望中女主角清纯的形象荡然无存。好在梅来弟弟很快就死在了南北战争的战场上,也使我愤愤的内心燃起了"期望",期望郝思嘉"往后"能和白马王子白瑞德能有惊天动地令人陶醉的故事。可是后面无情的事实是,美丽的女主角郝思嘉为了300块陶乐的租金在向白瑞德骗钱被识破而未果后,又故伎重演色诱甚至还是她妹妹未婚夫的干瘪老头弗莱,就只因为这个干瘪老头有一个小小的木材厂,能够提供她300块。读到这里我都快被气炸了,甚至我都不想看下去了,真是令我失望,女主角会如此的随便,没有一丝的对爱情的忠贞。幸好老头弗莱没多久后也由于郝思嘉的原因死了。终于,她和白瑞德走在了一起,可思嘉还是对卫希理贼心不死,居然身在曹营心在汉。正所谓一样东西只有当你失去的时候,你才知道珍惜它,郝思嘉也是如此,到了最后,她才明白只有白瑞德才是值得她爱的,可惜那时白瑞德都被她气跑了。
    平心而论我是很喜欢郝思嘉独立、自我、有想法有作为的"豪放"性格的。同时,对于其"不择手段"式的"自私钻营",对感情不纯真、不忠贞是很气愤的。曾经有好几次,我和不同的女孩子讨论过郝思嘉,希望了解从女性的角度怎么看待郝思嘉。得到的结果是,她们大多是很佩服欣赏郝思嘉在那个年代的勇气、能力和作为,而对于其没有节气式的"随便"却持宽容态度,认为那些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都是为了生存。不过静静想想也确实如此,在郝思嘉所处的那个动荡变革的时代,没有她那"强悍"的性格,一个弱女子根本无法养活一个家庭、一帮朋友也保不住父亲留下的陶乐。郝思嘉通过用斤斤计较的赚来的钱,通过各种"残酷手段",换得了自己的新生,换得了朋友家族的新生。另一方面,郝思嘉对待梅兰是很好的,是极尽关爱的。开始可能是出于对卫希理的爱而爱屋及屋,但到了后来则完全不是。她们两个人的性格是截然不同,思嘉经常生梅来的气,甚至还想弃她于不顾,好在在关键时刻,思嘉没有以个人的私利干扰自己的情感选择。以至最后,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女人,却达成了一生一世的友谊,实在是一种奇迹。至于思嘉对瑞德的感情,开始时我觉得思嘉是出于功利性目的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利用瑞德,直到最后思嘉看清了希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就是瑞德。反观瑞德对思嘉的爱则确是真切的,虽然瑞德的性格和思嘉类似都是功利的性格,而且他还痞子气十足。但我以为他从在12根橡树第一次遇见思嘉就已喜欢上她了,这种喜欢是出于爱慕、出于对思嘉的爱。
相对于我对郝思嘉的既喜欢又气愤,文中白瑞德这个形象我是比较喜欢的。他"放荡不羁"但又不失自我,一身的痞子气但又不失男子汉的爱国豪情,而且居然他还出身名门(美国西点军校炮兵专业毕业生)。白瑞德看起来像个玩世不恭、唯利是图的老痞子,但是从华贝儿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白瑞德是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至于瑞德的爱国情操那就更不用说了,在他们的"国家"(南方)危机的时候,白瑞德领导的封锁线商人,历经艰辛、排除万难冲破北方的封锁线为南方运输急需的物资,并且在亚特兰大陷落那晚在他亲自上阵,操炮反击"北方佬"。即便如此,也只有梅兰了解白瑞德,亚特兰大的上流人士还是不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