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需要更多的“美国梦”


中国篮球需要更多的“美国梦”

——写在金隅夺冠之时

我是一名经济学者,也是一名资深球迷。所以,当北京金隅在五棵松球馆历史性地赢得总冠军的时候,我和北京的队员、球迷一样激动,而且有话要说。

作为大学教师,我能够时常感受到当代年轻人体育精神的缺失,这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有以及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有关。所以,我以林书豪为例告诉他们要遵循自己内心的热爱,走出不一样的人生。现在,我又多了一个例子,一帮丑小鸭一样的菜鸟球员,以弱胜强,创造了历史,赢得了整个城市的尊重。就在第五场总决赛之前,我让我的学生到五棵松球场的外围去感受一下球迷对北京金隅的热爱,对篮球和体育的热爱,感受一下这座城市对冠军的渴望,对真正的体育精神的渴望。

结果,北京队赢了。我纵观了全部五场总决策,毫无疑问,北京金隅配得上总冠军。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体育,什么是团队,什么是领袖,什么是男人。我想,当下的中国社会缺的就是这个。

在马布里带领北京金隅闯进总决赛的时候,美国媒体有一篇“马布里在北京实现了美国梦”的报道。以我对美国文化的了解,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报道。美国文化是一种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这个我们可以从无数好莱坞大片中感受到,但人们很容易忽视美国文化的另一个要素,那就是团队精神,个人之间为了一个共同使命而产生出来的化学反应和默契配合的协同效应,这些我们可以从到处流行的的企业文化中感受到,最近,我给学生讲授公司战略课程,深知IBMMSAPPLEGOOGLEHP等世界一流的公司强大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所以说,美国梦=个人主义+团队合作,看看马布里给北京带来的变化,毫无疑问他是北京队的精神领袖,他关键时刻的得分、突破和妙传是北京队取得胜利的关键,但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作用,他使得北京队的其他队员更好,使得北京队更像一只团队,他不仅是“1+12”中的要素1,而且充当了要素间的加号。在他的带领下,第一次参加CBA联赛的朱彦西、翟晓川等菜鸟常有神来之笔,看看马布里的突破,翟晓川的跑位、暴扣和朱彦西远投、当然还有李学林、吉喆等稳定的发挥。马布里在NBA被称为“独狼”,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但常常因与队友不和而遭遇转会。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一个更加需要团队文化的地方发挥了自己的领袖作用,将一支第一次打进总决赛的菜鸟队伍打造成了一只总冠军团队。我们应该给马布里颁发一个什么奖呢?想来想去,我觉得“体育文化大使”可能比较适合马布里的贡献,他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这种梦想又何必分国界,难道中国的小伙子不需要吗?看一看球迷、队员、教练的眼泪吧,谁没有梦想,谁不想超越,谁不想证明自己是个“男人”,此时此刻,引用闵鹿蕾教练的话说:“人生足矣”。

体育还有一个魅力,那就是悬念和以弱胜强。第五场总决赛没有输家,看得出广东队的确已经全力以赴,的确如朱芳雨所说的那样:“像男人一样打球”。说实话,论综合实力,广东队更强一些,从双方的篮板能力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始终都能像第五场这样打球,也许最终获胜的还是广东队。但看过系列总决赛的球迷都能看得出,北京队更像一只团队,进攻的效率更高,领袖和球员之间更默契一些。相比之下,广东队在小布、朱芳雨、王仕鹏和另一位外援之间三分火力过于集中,往往一个人打其他几个看,无法达到协同效果,如果早解决内外之间的配合问题,就不会浪费那么多机会。小布的个人能力不逊色马布里,但在如何带动一个团队方面,马布里要出色得多,老马已经不年轻了,希望他带来团队体育精神成为北京金隅乃至中国篮球永久的遗产。

说实话,广东队大概算的上半个“中国队”,作为绝对主力的朱芳雨、王仕鹏不同程度的失常让我对国家队的奥运前景增加了些许担心,我认为中国队员在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上都要有很大的提升才行。希望马布里身上的领袖气质不仅带动了北京队,而且可以感染广东队,相信广东队也会越打越好。

最后,作为球迷,我所期待的是中国的团队体育能够真正有所起色,作为一只年轻的球队,北京金隅能够越打越强,而不是昙花一现,给这个压抑、沉闷缺乏体育精神和文化的国度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更多的本土球员成长为球队领袖,让更多地年轻人实现跨越国界的“美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