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学思:模式是什么?


研究商业模式,就无法回避模式的概念。
近年来“模式”满天飞,商业模式、赢利模式、销售模式、渠道模式、思维模式等等不一而足,这么多模式,的确有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底“模式”是什么呢?
模式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人们把解决某类问题方法的核心结构归结到理论的高度,就成了模式。
比如关于企业的销售渠道,就存在多种解决方案,不同的解决方案,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例如直销模式、多层传销模式、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模式、生厂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等等多种模式。
可见,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在特定环境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核心,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无数次地使用或者借鉴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再重复相同的工作。
总之,模式是以某一个要素为核心或突出特征的差异化样本,任何事物都有模式,关键是确定模式的要素,代表性的突出要素不同,模式就变了。
在模式核心结构的引导下,人们能够迅速作出一个现实的行动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预测事物发展的大致前景,帮助迅速完成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上,几乎每一种管理方法都是一种管理模式。例如,事业部制就是来源于国家制度上的联邦分权制,它的雏形出现于通用汽车公司的实践,推广于以后通用电器公司的组织革新。事业部制的经典模式是由斯隆创立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称为斯隆模式。
事业部制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大型公司分为三个层次,由总部负责投资和政策,但不从事具体经营;总部下属的各个事业部从事相对独立的经营活动;事业部下属的基层厂部进行具体的设计、生产和销售业务。这三个层次的划分,与美国的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十分相似,也与某些高校(如牛津、剑桥等)的大学、学院、系部之间的关系十分相似。所以成功的管理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模式。
 
作者:栗学思——实战派商业模式理论家,七维商业模式理论的创立者,现任模法(北京)管理咨询董事长,北京华年喜年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北京地球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栗学思先生创立的七维商业模式战略理论,第一次采用系统论的思想,按照企业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创造性地把商业模式系统分解为价值需求、价值传递、价值载体、价值创造、价值驱动、价值选择,价值保护等七个相互依赖、相互协同的子系统,同时提出了“战略就是设计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商业模式的独特结构”的著名论断,结束了商业模式理论的混沌状态,开创了商业模式理论和实践的新纪元。欢迎交流:[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