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语出《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诗全文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虽然曾经经历过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但是他的心态甚是成熟,即使到老年他照样“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充分认识世界总是向前发展的,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一艘侧沉江畔的舟船旁,来往的船只一艘接着一艘,不会因为一艘沉船而万船皆泊。林中一棵树木病倒了,绝不会影响树林中其他的树木停止抽枝长干。该倒的倒,该生的生,该进的进,该长的长,该怎么的,就怎么的。旧的总是要去的,新的总是会替代旧的,一切就是如此这般。
人们在迎来新现实的时候,迎来的常常不是美景良辰、功成名就、处置有方、利落顺畅和得心应手,它和一般人们的期望常常会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有许多人会怀旧,旧的多好,新来的多不好,从而又招来了许多忧伤、悲凉和痛楚,使个体更加忧郁,死气沉沉。成熟心态中的预筹能够使个体在现实中对未来时空中的境遇具备有效和实际的期望,因此在迎来新现实时总伴有足够的满意,并触发由衷的快乐。
人们的未来可能是美好的,也可能是并不美好的,要善于为未来的内心不舒服感受作好切合实际的打算。预筹是一种提前的赶早的筑垒起能够减缓内心对未来不安的心理防御机制。刘禹锡贬谪于巴山楚水达二十三年之久,往事不堪回首,只能空吟闻笛赋。回乡见人,也直似烂柯人,人们张大着眼睛,好像迎来了一位来自上一世纪的人。刘禹锡自然地非自觉地操持起预筹,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隐喻这一切是何等自然。他借助着故友重逢,杯酒释怀,展望未来。绝不想得太美好,也不想得太凄凉。晚霞总会有的,那满天的霞彩总也能算得上是一道美景吧!
认真审视过自己历史的人肯定有这样的体会:个体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个体自己所能够全权操纵的。历史的发展不管个体认为是好是坏,也全然不是个体所能准确估计的。既然如此,个体在筹划未来时,又何苦忧心忡忡,又何必窃窃窥喜。忧心忡忡只能平添烦恼,窃窃窥喜也只能是愚人自扰。世事莫强求,自在方易取,今遭一忽悠, 明理当成趣。顺势而行,平平而视,只略微把头抬高一点,自然不会有任何强求,预筹出现了,当然心泰身顺,操持有度,应对得法,平顺的概率大大提高。
先且暂凭杯酒长精神,再思晚霞犹满天。心中坦畅,满怀自然,预筹极其形象地呈现在这样一幅美丽的古画中。今后我再为人们诠释成熟心态预筹时,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我一定要用这一幅古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