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人
——孙中山: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雷锋作为一个光辉的公众形象横空出世的时代,是毛泽时代。最开始大力提倡学习雷锋的时代,是毛泽东时代。
历史地看,总体而言,毛泽东时代的物质财富是富足的,因为其公共物质财富富足。然而,在毛泽东时代,私有制是非法的,个人财富是非法的,所以物质财富只能体现为公共属性的物质财富,而不能体现为个人财富。正因此,尽管有着大量的公共物质财富的存在,人们在物质上,仍然是贫乏的。贫乏不是因为那个时代的落后,而是因为公共所有的物质财富并未归于个人名下,为个人所私有和享有。
正因为那个时代,不存在可以归于个人名下的物质财富,所以,人们在精神上会对此产生需要。在这样一种需要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于一种可以归于个人名下的精神财富,人们会自然而然的生出一种强烈的渴望心理。物质财富不能归于个人名下,精神财富却是可以归于个人名下的。民间对于由官方造势的学习雷锋运动的不同寻常的真诚的响应,这样的一种社会现象,反应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社会心理:YY。个人物质财富贫乏,而精神财富却似乎不少,某种意义上看来,这正如在人类登月可能性为零的情况下,人们获得归于个人名下的月球土地所有权。
当年的雷锋,所从事的,正是一种慈善事业,而且后来因其事迹借由官方渠道进入公众视界,为公众所知,又将这样一种慈善事业变更为了非匿名的慈善事业。在当代,富人可以奉献于慈善事业,富人和穷人可以通过行动来帮助他人,这都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对于那些同样从事非匿名的慈善事业的富人们来说,物质财富的私有制,其好处体现于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慈善事业;说的更为通俗点,慈善事业就是拿归于个人名下的物质财富来买归于个人名下的精神财富。事实上,雷锋,正是毛泽东时代慈善事业的先行者,而且他当初从事的那一种慈善事业,也是非匿名的。雷锋精神及其他人为效仿而进行的、并愿望为人所知的行动,所带来的,是一种可以体现为个人属性的精神财富。将归于个人名下的荣誉归类为一种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雷锋是中国精神财富私有化运动的第一人,雷锋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人。雷锋照片等历史遗物所记录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人的著名影像。
对于雷锋精神的宣传造势和对于好人好事的提倡,这样一种由官方着力推动的运动,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获取到可归于个人名下、为个人所私有和享有的精神财富的机会。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社会压制人,不让个人占有任何的物质财富,那么,个人的内心深处,就会自然而然的对此产生一种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这样一种心理,反应到公共生活中来,就是集体的狂热,对于雷锋精神的狂热。社会不让个人占有物质财富,但是个人仍旧会产生一种占有财富的愿望。既然不能占有物质财富,那么,就占有一点精神财富。
对于雷锋精神的提倡,反映于民间,是一种精神上的私有化运动。毛泽东时代,在精神财富上,做到了让雷锋、学习雷锋先进个人们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一方面,人们争相学习雷锋,争相成为精神财富的富者,这样的一部分富者,也被称之为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一方面,精神财富的先富带动了物质财富的先富,在毛泽东的时代,在那个精神财富为个人所私有和享有的时代,一个物质财富私有制合法化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已经呼之欲出。
追根溯源的说,雷锋精神是一种YY。在毛泽东的时代,雷锋精神就是一种YY。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雷锋精神不再是一种YY。在这个时代,很多有钱的人都不禁感叹:“哎!穷的只剩下钱了!”这样一种感叹,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所有的一种心理感受:精神上的贫穷。在物质上富足的同时,人们同样愿望需求精神上的富足。对于那些先富者而言,一个可以获得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富足的时代,已经来临。
雷锋精神,从YY,到不再YY,印证了新中国几十年民众集体心理的一种真实历程。
从个人感情上来说,只是作为一种帮助他人的精神,我认为雷锋精神是好的。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呼唤雷锋精神。这是个人对于雷锋精神的主观态度。然而,在那个进步的机会只属于占有了那样一些可以归于个人名下的精神财富的人的年代里,在那个既然不能占有物质财富并据以相互比较,那么,就占有精神财富,同样可据以相互比较的年代里,越是学雷锋学的积极、学的卖力、学的起劲、学的轰动、学的光环耀眼、学的光彩照人、学成先进、学成模范的那样一些人,往往越是自私自利。
其实,学雷锋,学的只是那样一种帮助他人的精神。雷锋,并不是学给别人看的。历史上,有过无数的匿名的雷锋,他们就不值得学习吗?
人性,就是自私的。资本主义制度,充分的利用与迎合了自私的人性。浩浩汤汤的学习雷锋运动的推动力,并不只是来源于官方,同时也来自于自私的人性。从集体狂热追逐可归于个人名下的精神财富的时代,过渡到集体狂热追逐可归于个人名下的物质财富的时代,经历了一个称之为改革开放的转折点,反应了新中国历史的完整历程。伟人毛泽东,可成功领导数亿人,并与世界资本主义霸权抗争数十年,却不能与人性相抗争。事实上,在毛泽东晚年,已经有了那么一种知其不可为的思想迹象。与人性相抗争,在本质上,是一种逆流而动;在现实上,是一种逆势而为。在与人性相抗争的道路上,倒下过不止于一个伟人。历史长河中,最为可贵的,不会是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的精神,而永远是唐吉可德的精神、精卫填海的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可惜,在同一时代,有这样一种精神的,只会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