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润率数据及高管(官)们的“两面说”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第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的平均净利润率达到42.36%,其中北京银行最高达到51.79%,华夏银行净利润率最低,也达到了26.6%。这样的利润率,已经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另据2012年2月17日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银行业利润10412亿元,创历史新高,平均每天赚得约28.5亿元。

  ……

  面对银行业的畸高利润率,银行高管(官)们公开发表了如下观点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两面说”:

  关于银行的畸高利润率,此前最着名的一句话来自民生银行行长洪崎。他在去年年底的一次高峰论坛上语出惊人“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据《京华时报》报道,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为银行暴利正名称,银行业利润没有和工业企业背离,而且银行利润来自规模扩张,而不是价格提高。“现在弄得银行行长在外面都不敢讲话了,应该有个正确的引导”,对目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银行暴利,潘功胜说,“我来自银行,我不想为银行辩护,但必须要有科学理性的分析”。

  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银行业巨额的利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人们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但她也强调,这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去解决。

  3月11日,在全国政协经济组的小组讨论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原许副局长指着新闻稿念道:“银行挣钱如何让大家心服口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称,中国银行业巨额的利润的确有不合理的地方……” 许还没念完,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李若谷就急了,他大喊:“不对!她不清楚情况!” “商业银行就一个责任:是不是把经济搞活了,国家还有股东的投资是不是增值了。银行的利润给了政府,财政就有钱做事了!” 李若谷还在会后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这10400多亿(去年银行业利润)拿去补充资本金就需要8000亿,就剩2000多亿了,绝没有大家想像的高。“不要以偏概全,不要盲人摸象,要全面地看问题。银行这几年的发展也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它们给国家做了很多贡献,也等于给老百姓做了很多贡献。”李若谷如是说。

  同日,在全国政协经济组的小组讨论会的另一个会场,《中国青年报》记者向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提及上述话题时,他的语气也急促起来:“这都是不太了解情况的说法。在世界上范围来看,中国银行的利差是不高的,是偏低的。为国家、为股东挣钱有什么错?”

  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对于记者提出的“有分析说,‘银行暴利’主要是和现阶段存在的利率管制及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较高等因素有关,对此央行有什么看法?”周小川作了如下回答:“首先,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定义,用‘暴利’这个词恐怕有些过分了。银行业系统今年恐怕还面临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还有一定的缺口。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是不错的。同时我想讲,对银行业的利润,大家要注意观察,可能有多种因素,其中有一种因素是存在很大的周期性。大家知道,西方金融危机出现以来,有很多银行由于自身的问题,特别是资本不足的问题,导致他们现在不怎么活跃,也不怎么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也表明,过去有些看着盈利很好的银行现在怎么情况这么糟糕呢,这和经济周期的关系比较大。”

  ……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事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足为奇。但是,对于银行利润率畸高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银行高管(官)为何会给出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当然,“真理越辩越明”,银行高管(官)们如今能够公开发表上述观点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面对上述数据和观点,笔者不想过多评判,只想引用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