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炼金术》13:放大产品的视界


博纳睿成 史贤龙

 

刘建恒在《产品炼金术4:好卖产品的五个“面相”》里点评:最短文字,最精道理 。愿史先生为产品添的五翼和孔子为《易》加的《十翼》 一样有生命力

史贤龙按:确实如建恒兄弟所说,产品五驱动力模型,就是打破传统产品概念的狭隘视野,为产品添加的五个翅膀。我们认为,产品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企业可持续快速增长服务,即带来销售额。

因此,在设计产品或产品销售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仅仅就产品谈产品,而要按照五力模型,放大产品的视界,找到让产品“立地成佛”的整治方案。本章节提出一个常识观点:很多产品(包括部分品类)的销售瓶颈在于产品的销售模式,而不是产品本身,也就是说,内功不足外力补,创新销售模式,可以令产品咸鱼翻生。

 

理论上,产品即使没有创新或者就是同质化,但是选择了正确的销售模式,将会比有创新或有差异化而选择了错误销售模式的产品更有生命力。

立顿茶在创立的时候,并不是卖小包装产品,而是一个平价的红茶连锁店;雀巢在速溶咖啡里的垄断,被星巴克的店铺即饮模式打破。

大部分产品实际走不了品牌化的道路:投放大广告、组建庞大的渠道销售团队、展开声势浩大的上市活动,这些是品牌化产品采用的营销组合,却远远不是营销组合的全部。

这里的营销组合,不是指产品生产出来以后的4P组合,而是指以下情形:当产品顾客利益点不足、比较优势不够强、品牌元素也做不到优秀的时候,你必须为这个没有特别优势的产品找到可以操作的营销方式。

市场上大量非品牌化类型的产品及服务:农产品、餐馆、理发店、洗脚房、浴室、美容院、饼干、面包、饮料、筷子、扑克牌、服装、饰品等等,这些产品及服务需要的不仅是如何推销,本质上也是产品智造的课题:如何事前考虑营销组合与产品设计(规划)的关系?

这类产品需要企业在设计阶段,就预先确定营销组合模式,即从营销组合的源头(产品与市场的对节点)而不是结果(即上述传播推广行动),找到可以推动产品销售的营销组合方式。

这是将普通产品卖出不普通销量、甚至成就超级企业的产品智造思维。

为什么美国出现了百事可乐、非常可乐却没有成为第三个可口可乐?

为什么产品无创新的徐福记成为中国销量最大的食品品牌、来伊份成为华东地区消费者光顾次数最多的休闲品牌?

为什么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不是宝洁或联合利华,而是安利?

为什么凡客诚品用3年就实现服饰企业15年才达到的销售规模?

答案不在产品的差异性,而在营销组合的设计,这种营销组合实际上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这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产品的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营销组合的前提与核心,围绕销售模式构建的营销组合,建立起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上述成功企业代表着营销组合的三种商业模式:以产品征服顾客的商业模式、以渠道整合产品的商业模式、无店铺销售商业模式。

产品策划者要深入理解三种销售模式与产品属性与形态之间的关系,即对哪些产品、哪些企业,采用何种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