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君子不器。

  这又是一个短章,但是论语中愈是短章愈不好解,甚至岐意性愈多。四个字,用个百八十字也难说清楚。

  “君子不器”,如果直译是很可笑的,“君子不是东西”,呵呵,君子的确不是东西!

  孔子的意思其实是在说:“君子不是一个器皿(还是不是东西^.^)”也就是说,君子不象器皿一样,只有固定的、单一的用处。孔子其实是在强调“搏”,或者是在强调君子的可塑性,也就是说“君子应该是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后世之儒经常提到“一事不知,儒者耻之”似乎是对君子不器的发挥,但似乎又不完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人不可能像古人那样百事皆知。因为人类文明积累到今天,已经是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达到古人那样的“兼学”。孔夫子再生也不可能,爱因斯坦那样聪慧的大脑也不可能。于是“专”和“博”就成了两难,近代以前的儒家传统一直都在强调“博”和“通”。于是诸事皆通、万事不精的“大师”很多,而“术业有专攻”的专家太少。于是造成了许多问题,甚至有人把这个也当成中华民族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