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模具业以年均15%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目前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近几年,在政府大力协助辅导与产业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韩国汽车、电子、半导体、 光电及通讯设备等下游产业蓬勃发展,连带刺激模具需求市场,使得南韩的模具产值占到世界模具总产值4.6%以上。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当今世界模具市场联合重组不可避免,韩国模具企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与跨国公司合作,进行兼并整合,中韩模具产业有更多互动发展的机会。
模具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国重点发展的汽车、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产品有80%以上的零部件是由模具加工成型的。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近年来,中国模具业发展十分迅速,“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已经取得共识。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我国国有模具生产厂点3万余家,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人。2010年国内模具市场产需两旺,增长幅度又迈上了2位数,全国模具销售总额达到1120亿元,2011年我国模具行业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行业总体水平提高较快;集聚式生产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得到加强;模具市场进一步开拓发展,新的增长点已倍受瞩目,出口稳步增长;模具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发展走势十分明显。
从2001年起世界模具业一直处于稳步上升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到2008年市场规模接近789亿美元,预计2011年模具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美元。我国模具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是仍被视为附属产业而发展缓慢,销售规模不及国外市场。但是从发展速度来看,中国的增长率远高于世界模具行业整体速度。
2001年以后到金融危机前,基本呈现两位数发展势头。众多模具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是规模效应在逐渐显现,目前,在华东华南地区聚集了主要的大型模具企业,其中发展最快、模具生产最为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和浙江,这两个省的模具产值已占全国总量的六成以上。2008年,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模具产量分别达到498.43万套和310.29万套,占到七大区总产量的39%和24%,合计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3%,在众多模具行业中,尤以OA设备行业发展势头猛劲,大概每年达到25%~30%的增长率。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刷新了全球汽车产销纪录,蝉联全球产销第一大国。据国际模协会秘书长罗百辉分析,如此庞大的需求市场,将显著带动为汽车零部件业提供装备的模具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汽车冲压模具行业年生产能力只有80亿一90亿元,而中国汽车市场的模具需求量已达到200多亿元。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调整,2012年汽车模具产业增速将趋于平缓,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汽车模具企业都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中国模具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模具产品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份额从20%提高到30%,2010年中国模具销售额1120亿元。同时,中国汽车模具企业的装备水平不断得到改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加强,汽车模具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伴随着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模具进出口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模具工业进出口总额为42.58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11.85%。其中进口总额为20.62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4.99%;出口总额为21.96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19.15%。2010年模具出口的发展速度高于整个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并首次实现外贸顺差。2011年1-12月,我国模具的总产量达1045.96万套,同比增长41.72 %。2011年12月份,全国生产模具78万套,同比增长18.36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1-12月,河北省模具的产量达477.7万套,同比增长43.68 %,占全国总产量的45.67 %。紧随其后的是广东、四川和湖南,分别占总产量的17.11%、8.87%和7.04 %。
韩国与中国合作的比重已远超其与美国
韩联社称,仅在10年前,韩国对美贸易在韩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最高比例。例如2000年上半年,韩国的对外总贸易额为1613亿美元,对美贸易以319亿美元占19.8%,对中贸易以148亿美元占9.2%。
报道强调,短短10年期间,韩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缩小一半以上,而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增加了2倍以上。
同期,韩国对美国贸易额仅为500亿美元,占比仅为9.4%,是进行相关统计的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出口方面,对美出口占比从2000年上半年的20.8%,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10.1%,同期对中出口占比则从10.4%,上升至23.4%。在进口方面,对美进口占比从18.8%降至8.6%,而对中进口占比从7.8%上升至16.7%。
韩联社援引央行相关负责人的话称,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上所占比重加大,韩国的对中贸易依存度也在上升。对中出口增加主要是因为委托加工出口比重扩大,进口增加则是因为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及中间材料增加。
据悉:2011年8月19日,韩媒以“韩国对美贸易和对中贸易比重时隔10年倒转”为题披露韩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与中国合作的比重已远超其与美国的比重。韩国银行(央行)和关税厅当天称,2010年上半年韩国进出口5329亿美元额度中,韩国对中国贸易额以1075亿美元占20.2%,占比仅次于去年上半年,为历史第二高纪录。
韩国与中国模具的合作。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透露,早在2003年初,韩国美钢轮胎模具(嘉兴)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嘉兴市开发区成立。一期投资300万美元。目前工厂正在建设中。其目标是为在中国的世界轮胎生产企业服务。
该公司1967年成立。主要从事轮胎模具加工业务和精密仪器模具的生产,1982年与韩国韩泰轮胎合作,为其加工模具,随着韩国轮胎工业的发展,该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99年获得ISO9001认证。2001年设立研究所,专攻新产品和原材料的开发及软件使用。2002年开发海外市场,并相继在美国、德国、印度设立办事处,与美国WYKO INC.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为世界主要的轮胎生产企业提供模具加工生产,横滨轮胎、韩泰轮胎、正新橡胶公司、固特异轮胎均是其用户。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世界轮胎生产商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寻找各自的汽车配套企业。轮胎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的模具也被国外企业看中,中国的轮胎及相关企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韩国模具工业合作社介绍,2008年韩国的模具产值为47亿美元,2009年的模具产值为45.7亿美元,2009年韩国的模具进出口额分别为1.40亿美元和14.55亿美元,顺差为13.15亿美元。金融危机后韩国模具工业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2010年有所好转,模具的市场需求量有所增加,模具业务开始复苏,2011年韩国的模具生产增长7%以上,出口增长10%以上,进口与2010年度持平。
韩国新光精工株式会社是一家从事汽车模具开发、生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占地面积8264平方米,建筑面积7438平方米,拥有员工130人,2009年销售收入130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印度、泰国和中国。
建佑精工株式会社是一家从事电子电器模具开发、生产的创新型小企业,拥有员工50人,2009年销售收入7000万元。产品远销日本、法国、泰国和西班牙。
近期,韩国的模具市场一直在低利润状态下挣扎,主要是模具生产成本增加和客户要求降低价格两方面的原因所致。对于中小型企业,这些挑战会始终存在,鉴于此,这些企业的发展趋势将是与跨国公司合作,进行兼并整合。
尽管2012年所有新兴市场都将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坚信,新兴市场国家将继续扮演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带领全球经济恢复荣景。他表示,尽管全球的经济重心仍持续转移至金砖四国,这个集团可能已经越过了潜在增长的顶峰。不过,由于有这些大型开发中国家扛起推动经济增长的重任,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年增长率才有能力达到4.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发达国家萎缩3.7%;新兴及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则由2008年的6%减速至2.8%。
尽管连发明金砖四国一词的高盛集团也指出,这四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有太大贡献,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首席经济学家莱昂兹(GerardLyons)说:“到了2012年下半年,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将转强,应该可以拉升全球经济”。莱昂兹说:“复苏将出现于东方,影响将及于西方”。
美国银行美林公司(MerrillLynch)新兴欧洲经济与固定收益策略主管豪纳说,2012年投资人的关键,是找出那些不需依赖可能变化无常的外汇流入的国家或地区。豪纳表示,这类资金流动至少2012上半年前都会维持稀少。
美林预估,201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为7%,俄罗斯则为3.6%。由于土耳其信贷引发强劲的国内需求,造成庞大的经常帐赤字,必须仰赖外资,美林预估2012年土耳其经济将陷入停滞,2011年土耳其经济增长率超过6%。
许多新兴市场已开始松绑政策以减缓欧债危机的冲击,巴西、印尼与印度已经纷纷降息。
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高的增长率,推动的产业必须是第二产业,即制造业。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的产业力量在现阶段或可以预见的未来10到15年之内,如果要保持7%,特别是8%左右的经济增长率的话,唯一的就是实体产业,而且主要是制造业和制造业技术能够支撑的服务业。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我们的实体经济,发展我们的战略性产业,一个是我们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产业,物联网,云计算。再一个就是发展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包括大飞机、高速列车、大型发电设备,还有新材料。再者就是发展我们的环保产业。这些实体经济对我们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拉动作用。在创新方面,要鼓励我们企业创新,要建立自主知识产权,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另一方面,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要靠传统产业来拉动经济。传统产业在方方面面的成本,包括汇率上升压力的情况下,怎么来获取新的竞争力?这就是要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做成全球产业竞争下最具影响力品牌。
中韩模具市场需互动发展
近期有预测称,西欧未来数年经济将出现零增长或小幅增长。目前,几乎没有人相信近期旨在拯救欧元的措施将会获得成功。许多有关全球经济前景,尤其是模具市场的表现,模具制造领域将出现重大重组,而且宜早不宜迟。金模网CEO罗百辉指出,目前中国模具产能年增速达到33.5%,但销售增长仅15%,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已下调,制造业努力削减产量以与当前全球金融状况相符合,中国的扩张速度也已放缓。
罗百辉表示,受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商品投资者态度犹豫不决。商品价格暴跌的风险使得投资者很难做出购买的决定。今年1~11月,在总报酬方面,道琼斯瑞银商品指数下跌了近10%。此外,美国商品贸易商嘉吉(Cargill)最近宣布裁员2000人。
纵观世界格局,由于金融危机、日本大地震和欧债危机都对全球模具产业链产生“蝴蝶效应”,显示出当今世界仍处于后危机时代,中国模具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业内人士预测,到2012年初,华南地区塑料模具制造与模塑行业可能有20-25%的小微企业将面临倒闭,但行业总体产能将不会有太大的萎缩。
模具与钢材市场的关系更为紧密。明年钢材供应预计将继续出现产能过剩,生产商的盈利能力是个问题。所有的生产商努力使生产效率最大化并使成本最小化。重组兼并似乎不可避免。罗百辉提出,为了切实增强我国模具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我们现在不能仅仅强调模具生产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而必须将发展模具产业的“规模效应”提到产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要针对行业发展的重点,有所选择地重点培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要鼓励企业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劳动生产率为导向,加快改制、重组步伐,提升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也使企业能够具有产品研发、质量检测、技术改造、扩大出口、提高经济效益的实力,带动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要在前几年发展集群式生产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建设模具城、模具产业园区等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能力的模具生产基地,通过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地区性较为配套的模具生产产业链;另一方面要以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主要模具标准件和高技术含量模具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牵线搭桥、积极引导,形成有较大实力和较高水平的地区性模具制造网络。
在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模具行业发展趋势主要是模具产品向着更大型、更精密、更复杂及更经济快速方面发展。伴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模具生产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无图化、精细化、自动化方面发展;模具企业向着技术集成化、设备精良化、产品品牌化、管理信息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
韩国中小模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管理规范,人均劳动率达到100万元以上。据罗百辉介绍,上海秀能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韩国独资的专门从事冲压模具设计及冲压模具制作管理的专业公司。拥有先进的韩国冲压模具设计及制作管理经验,由两名二十年以上设计经验的韩国人,一名五年设计经验的韩国人及优秀的中国设计人员组成。拥有从事日本及韩国会社的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制作管理的丰富经验。目前主要与日本的丰田,马自达的供应商合作。
总部设在韩国的纳乐模具(昆山)有限公司,从事模具的制作已有50年的历史。55%出口到欧美国家,目前在中国昆山建立的公司主要从事冷冲压模具的制作,特别是在连续模和多工位模方面更有优势。
未来,全球模具市场的产业联盟和网络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罗百辉强调,中韩模具业要按照“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行业内逐步推广,做好相关的产需衔接,推进模具行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发展和模具标准件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促进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的不断提高和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重点骨干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不仅要按照用户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还应积极主动地与用户合作,根据模具技术的发展,提出改进模具设计的建议,进行产品的改进和开发,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
罗百辉:中韩模具产业有更多互动发展的机会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