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资金互助社走上阳光化之路


  “银融资金互助社的‘小钱’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白露村村民孔志军感激地说。

  孔志军是银融资金互助社的社员。2011年5月底,他妻子患病住院急需1万元,早晨6点他就敲开了银融资金互助社的大门。濮阳县柳屯镇银融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刘双磊听说是治病救人,便立刻找来工作人员,帮其办理借款手续。

  随着近来农村金融市场开放风生水起,农村资金互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并逐渐走向正规化,成为农村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

  搭建互助平台

  2010年,柳屯镇农民滦增强准备建温室大棚,想从银行贷款,可是等了两个月也没有批下来。心情低落的栾增强便向当时的银融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双磊诉苦。离开的时候,栾增强说:“要有农民自己的资金互助组织就好了。”

  “成立农民自己的资金互助组织”的念头在刘双磊的脑海中反复出现。于是他便经常在网上查找相关政策和信息,并前往全国首家农民资金互助社——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行实地调查。

  2010年12月1日,由刘双磊等10位农民发起的银融资金互助部在柳屯镇开业了。

  也正是看到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有钱帮助没钱,内部开展互助,调节资金余缺”这样的优点,2011年12月23日,河南省范县陈庄乡协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国旺也联合10户农民发起成立了协诚资金互助社。

  “成为会员后,如果有需要‘急钱’的农民朋友,就可以到资金互助社来借款,如果5天内还款还可以免还利息。”范县协诚资金互助社理事长杨国旺在开业当天承诺:“协诚资金互助社,将致于与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发展,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银融资金互助社、范县陈庄乡协诚资金互助社的成立,使当地贫困农民在发展产业时,可以不用为小额资金短缺的问题犯愁,可以直接、及时地加入资金互助社并从资金互助社贷入资金。

  强强联合  助农民得实惠

  在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同时,刘双磊想到更多地还是如何让农民得实惠。在探索和实践中,银融资金互助社走出了一条让农民得实惠、商户得效益、互助社得发展的新路子。

  2011年3月,柳屯镇的化肥价格一路上涨,尿素每袋售价110元。刘双磊找到厂家以100元每袋的价格团购一批化肥,帮社内的农民在购买化肥时,每袋省下10元。

  受上述事例启发,为了让社内的农民得实惠,刘双磊先后与本镇内的家电商场、电脑专卖店、饭店、摩托车专卖店、电动车专卖店、烟酒副食超市以及影楼等商户签订合作协议:凡是社员到合作单位购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律享受最低优惠价。“未来我们还要整合社内各种商户,开办社员内部综合商场,让镇里上万人享受资金互助社带来的实惠。”谈及将来的发展,刘双磊满怀希望。

  截至去年年底,濮阳县银融资金互助社先后发放了支农借款近400万元,帮助230多户社员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不仅如此,该社还为近百户困难家庭提供80多万元的无息借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得广泛好评。

  咨询服务“护航”

  “起初,虽然有发起资金互助社,为农服务的念头。可是受信息面的限制,导致心有力而不足,竟不知如何下手,生怕触犯国家法律。”杨国旺坦诚地说:“好在有‘农信之家’,指引我们规避风险,朝规范化道路迈进。”

  对于杨国旺发起资金互助社前的顾虑,刘双磊深有同感:“当初要不是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指导,或许就没有今天的银融资金互助社。”

  为杨国旺提供咨询的“农信之家”是北京农信之家咨询中心的简称,由全国10家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共同出资发起设立以“传播农民信用合作文化,提高农民信用组织化”为使命的咨询服务机构。

  农信之家的雏形是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推广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农村资金互助社推动者姜柏林,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理事长姜志国,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筹建和开业申报材料起草者谢勇模。

  自2004年7月10日吉林省梨树县闫家村8户农民首创农村资金互助社制度以来,不断将资金互助社制度在大江南北复制,并帮助及指引全国各地的资金互助社走上了阳光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