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计划对一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推迟。
发改委去年委托北京交通大学进行的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债务问题研究显示,我国高铁建设资产负债率为58%,高速公路建设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70%以上;目前高铁基建因去年出现的资金问题仍在艰难恢复中,相比之下,高速公路隐藏着更大的风险,应警惕高速公路基建成为下一个“高铁”。
公路建设资金占地方融资平台融资比重较大,这对银行构成了较大的财务风险;目前在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收费还不够还利息。据公开报道,2011年4月就曾有高速公路公司因负债率过高而无法归还本金:云南公路开发公司当时向债权银行发出“风险提示函”,表示“即日起,只付息不还本”,该公司资产总额为1314亿元,当时负债高达1015亿元
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19家高速公路板块上市公司的总负债达到1090亿元,其中,中原高速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8%。重庆路桥于2月10日发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66.5%。
目前国家不再希望依靠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着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拉动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高速公路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地方之所以依然对高速公路建设热情高涨,主要还是希望通过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很多地方政府都把高速公路建设列入投资计划之中,并且投资额度比去年有所增加,如“福建省2011年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75.6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建设投资480亿元、力争完成510亿元”、“河南省2011年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15亿元,2012年的目标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投资280亿元”、“辽宁省2012年计划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18公里”、“湖南省2012年高速公路争取建成通车1000公里”等。可见各地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热情不减。
2012年我国将有9个省份的公路投资在4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有6个省份的公路投资在300亿元至400亿元之间,有11个省市的公路投资在100亿元至300亿元之间。目前我国大约七成以上公路投资均投于高速公路。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利益,把绝大部分的土地资源和资金资源都放在高速公路方面。既然高速公路是赚钱的工具,但为什么会出现收费不够还利息的奇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