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ES到MWC,中国手机厂商为品牌而战


从CES到MWC(世界移动大会,每年在巴塞罗那举行),中国的手机厂商大概是最忙的参展商。几乎叫得上号的中国手机厂商企业,都在高调宣称自己推出的是最新理念、最新技术、最高配置手机,反倒是苹果寂静地好像消失了。

国内手机厂商的高调是竞争压力的结果。2011年在3G智能手机的带动下,经过市场洗牌的国内手机厂商重新确立了市场格局,以华为、中兴、联想、酷派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厂商新势力崛起,占据国内市场的近一半的市场。但对于这些新品牌手机厂商来讲,市场的不稳固以及相互间的竞争,逼得它们只能高调出击。因为相互间的差距并不大,品牌之争就成了焦点。所以,从从CES到MWC,中国手机厂商厂商比谁的嗓门大,谁的调高。

这样做是有道理的。看一看易观智库EnfoDesk近期发布的《2011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季度监测》调研数据,就会发现,整个中国手机市场销售开始向品牌化高度集中。销售前十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也印证了一句话:会喊的“孩子”有“糖”吃。

2011年中国手机市场销量TOP10份额对比

 

Q1份额(%

Q4份额(%

诺基亚

26

三星

22

三星

18

诺基亚

15

华为

6

华为

13

联想移动

6

中兴

11

中兴

5

联想移动

7

LG

4

苹果

6

酷派

4

摩托罗拉

5

金立

3

酷派

4

OPPO

3

HTC

3

摩托罗拉

2

索尼爱立信

3

其他

23

其他

11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易观智库

 

    对照上表,发现没,三星、华为、中兴是去年在中国市场增长最厉害三个企业。抛过三星不谈,单说华为、中兴,市场份额的上涨是不是和两家企业的市场高调成正比?

   华为手机四季度的市场份额比一季度涨了7%。而2011是华为手机品牌建设关键的一年。说直白点,华为手机是去年手机厂商里嗓门最大的一个:2011年初提出B2B+B2C=B2P(people)的品牌战略转型,从原有的运营商OEM厂商转向公众市场,并提出了2015年跻身全球三大手机品牌之列的目标;7月前后投入资金高达1亿元人民币首次涉足体育营销,赞助意大利超级杯比赛;发布云手机概念;千元智能手机销售动辄超过100万部;推出智能手机“荣耀”。。。原来一直低调的华为人,突然之间成了微博上的红人,看看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的新浪微博,不难发现,华为手机称雄的心是多么的迫切。

    诺基亚的衰落,三星的崛起,表明国际品牌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再有,华为、中兴市场份额的增加,说明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前十大品牌占据近90%的市场份额,说明那些没有品牌的小型厂商的生存空间减来越小了。

    当然,品牌不是“吹”出来的,品牌是靠实力说话的。2012年手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厂商之间不仅在技术研发上,业务创新、市场渠道上拼实力,更是在寻找适合自己自身发展的产品定位。对于几大国际巨头厂商来说,学习苹果精品化的产品定位模式将是主要的选择。但对于华为、中兴这样的国内手机企业来讲,稳固好国内中低端市场的前提下,找寻自己在国际市场的定位,与国内市场相配合,推出数款明星机型提升品牌地位将是主要的选择。所以我们在这两次的世界级的展会上,都会看到华为、中兴高调推出自己的具有“震撼力”的产品。

    今年巴展的竞争亮点是“四核”,华为、HTC和LG都推出了四核手机。继在CES上秀了一把号称全世界上最薄手机Ascend P1 Q后,华为这一次在巴展上推出的面向高端用户的旗舰级产品Ascend D quad手机,主打的卖点是“四核、耗电量低,电池容量能延长30%的、全球最窄的4.5寸屏智能手机”。在拼硬件上,华为确实走的很靠前。

     市场是抢出来的。对于中国手机企业来讲,2012年是定位之年,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国际品牌整合的机会,中国手机厂商或许能取得一个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