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爱恨情仇之间的启承转换,往往能够磨砺一个人的情感与意志,很多年轻人都是这种爱的挫折中成熟长大,也最终发现爱情的本质与含义,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爱情,可以说。爱情是一块磨刀石而不是杀人的刀。遗憾的是,发生在合肥的17岁少男因为求爱不成,却把这种一己之爱变成了谋杀爱情和生命的“杀人之刀”,让一个同样是17岁的花季少女生不如死。令人扼腕!虽然是个个案,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和给社会带来的震撼却是巨大的!
事情的经过已经见诸于各类媒体,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想追问的是,导致这个极端个案的原因,进而警示家庭和社会。从道理上来说,17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个时候也是他们叛逆心理高峰。所以叛逆,就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做的事情越是要做,如果有些偏激想法得不到大人或朋友的及时疏导,那么一种情况就是消沉与自我毁灭,极端的例子就是自杀,另一种情况就是就是抱着同归于尽的想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它存在下去,自己得不到的东西,也不能让别人得到。这些极端的行为,应该说这个已经不是个案了。就这件事来说,应该说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是不容推辞的。
首先,俩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准确些说是男孩子单方面追求女孩子的事情,已经闹得尽人皆知了,女孩子的家长甚至为此将女孩转学。都已经把别人搅得不能正常上学了,作为学校和男孩子的家长能一点不知情?为何不能采取措施而放任?特别是作为男孩子家长,确实失职,有责任!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孩子溺爱确实过头了,对孩子的要求,既不能指出是否合理,又一味地满足,这又强化他们本已自我自私的心理,加上遇上叛逆期,那几乎可以说,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可是,很多家长对这点确实大大忽视了。这不能不说是家庭的悲哀,社会的悲哀!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暴露出家长的愚爱与无知!或者反过来说,诸如合肥这个17岁少男这样的一类孩子,是断送在家长的愚爱与无知之上!说是愚爱,那就是无条件满足,形成了孩子自我中心和极端自私心理;说是无知,是不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长历程,不能在孩子急需要心理疏导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疏导,从而又形成了恶性叠加!
如今社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社会分工越来越规范、精细,很多岗位不经过培训已经难以胜任。基于这种情况,鉴于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博者呼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妇联、共青团、街道、社居委以及民政部门等应该拿出一定的社会资源,兴办各类家长学校,培养合格家长。鉴于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短期不会改变,政府应该做有计划的打算,大力兴办家长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规定,把年青人是否经过家长培训,取得合格家长的上岗证作为办理结婚证、生育证的一项条件,从源头上避免一些家庭问题社会化,社会问题恶性化,预防悲剧发生,把构建和谐社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