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E提案编号:建议18541号
建议主题:取消计划生育的十个理由
建议人:何亚福
一,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育权
生育权是生存权的延续。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通过生育,个体的生命(基因)通过后代而得到延续。对于任何一种正常的生物来说,生育甚至是比生存更加神圣的使命。人也是不能例外的。举一个例子:当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绝大多数母亲都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这个孩子的生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释义》也承认:“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其他由宪法、法律赋予的选举权、结社权等政治权利不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的。”1968年5月,在德黑兰召开的世界人权会议通过的《德黑兰宣言》第16条规定:“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地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间隔的基本人权。”1969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进步和发展宣言》第4条规定:“父母有自由而负责地决定其子女的数量和出生间隔的专有权。”
二,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使生育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一般来说,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总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也就是平均每个妇女要生育2.1个孩子),这就是人口学上的世代更替水平。但由于中国存在严重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因此,生育率需要高于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都证实中国处于超低生育水平(不超过1.5)。
多次生育意愿调查(包括国家计生委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大多数夫妇的生育意愿不超过2个孩子。可见,取消计划生育,实际生育率也仍然达不到世代更替水平。现在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都不限制生育,但实际生育率只有0.9-1.0。
2011年11月15日,上海市人口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海9成户籍新婚夫妇符合“双独可生二胎”政策。然而,现在上海平均每对夫妇所生孩子数还不到一个。可见,即使政策允许生二胎,很多夫妇也放弃二胎指标。因此,现在不但应该取消计划生育,还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于养育孩子的政策,才能使中国的生育率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三,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这么高的老龄化率,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导致经济减速,是日本曾经经历的发展过程。
有人认为,再过几十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的这一代人去世以后,老人数量减少了,中国老龄化阵痛就会过去了。然而,如果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即使将来中国的老人数量大大减少了,老龄化程度也不会减轻。举例来说,如果连续几代人都只生一个孩子,那么人口结构如下:第一代:400人(200对夫妇);第二代:200人;第三代:100人;第四代:50人。人口结构是4:2:1。即使第一代的400人去世后,老人数量减少了,但人口结构仍然是4:2:1,老龄化程度仍然不变。因此,一个国家如果长期保持很低的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将要承受的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要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途径是提高生育率。
四,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缓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如果没有计划生育,尽管仍然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但人们生男孩的愿望可以通过多生来实现。而在实行计划生育的情况下,当理想的生育孩子数量无法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孩子性别的偏好就受到严重挤压,其结果,“数量偏好”被“性别偏好”所代替,这就导致了性别比偏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当时的出生性别比达到116.9;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出生性别比达到118.06。而实行“二孩”政策的山西翼城等地以及生育政策比较宽松的少数民族地区,出生性别比处于基本正常的水平。根据人口普查与国家计生委生育政策地区分类数据的研究表明,中国执行“一孩半”政策地区2000年出生性别比高达124.7,比二孩政策下的出生性别比高15.7个百分点。可见,实行宽松的生育政策直至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缓解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五,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人口素质,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对城市实行“一孩”政策,农村实行“一孩半”或“二孩”政策,从而引起城乡生育率上的差别,农村居民的生育率普遍高于城市居民。从总体上看,无论是城市孩子还是农村孩子,其先天素质并没有明显差异,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由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均高于农村地区,因此,二元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素质逆淘汰。如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生育权,无疑更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第二,“一胎化”政策剌激了“多仔丸”的滥用。有些夫妇想生两个孩子,但政策只允许他们生一个,于是他们希望通过服用“多仔丸”来生育双胞胎。而滥用“多仔丸”,会带来很多副作用。研究表明,双胞胎的脑瘫率大概比正常婴儿增加5倍,低体重和早产几率增加了10倍。
第三,现在我国婴儿出生缺陷率比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些超生妇女由于是计划外怀孕,她们为了避免被计生部门发现而东躲西藏、担惊受怕,母婴得不到良好的营养。
第四,一些生二胎的家庭本来是有能力使两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由于生二胎被计生部门征收了巨额的“社会抚养费”,导致这些家庭陷入困境,孩子的教育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第五,计划生育将大量的行政资源用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因此挤占了本可以用于提高人口素质的资源。如果把花在计划生育上的人力和物力改为花在教育上,无疑更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六,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促进城乡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
中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存在诸多不平等的问题,例如城乡不平等、男女不平等(“一孩半”政策)、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平等、民族不平等。取消计划生育,让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生育权,有利于促进城乡平等、民族平等、男女平等。
七,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人口学家进行过计算,如果从1980年起,全国所有夫妇都按政策生育,没有人超生,那么到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11亿左右。然而,按照2000年人口普查公报我国人口达到了12.6亿,也就是说,有1.6亿是超生人口。再加上2000年以后的超生人口,那么30年来中国共有约2亿超生人口。
一个超生家庭至少有四口人,第一个孩子虽然不属于超生,但由于这个家庭被征收了“社会抚养费”,当然也造成第一个孩子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2亿超生人口,至少有4至5亿人口直接受到超生处罚的严重影响。
计划生育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计生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可见是多么的不得人心。30年来,计生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例如,2010年5月10日《新文化报》报道:5月1日,吉林省东辽县金州乡新华村7组发生一起血案,妇女主任蒋晓玲被同村张某殴打致死,两个孩子身受重伤。事情的起因,是妇女主任不让张某生二胎。
八,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近年来中国很多地方适龄入伍青年的人数下降速度十分惊人。例如,2008年,北京市适龄入伍青年有50余万人,而2011年已下降到30余万。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山东省军区原司令员谈文虎少将联合济南军区、南京军区的军队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案组提交了一份应对中国军队出现“征兵难”的提案。
2011年6月2日《南方周末》报道:中国30年“一胎化”政策导致适龄青年基数滑入波谷,进而导致近几年军队的“兵源荒”、企业的“用工荒”、大学的“生源荒”“三荒”并发。一旦进入战时状态,占军队成员80%的独生子女军人,将会受到来自家庭和个人的巨大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对于战局的影响难以估量。
九,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0-14岁人口仅占16.60%,属于严重少子化。少子化的一个结果,就是小学生人数不断减少。近十多年来,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小学在校生人数和小学校数逐年减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越来越少,这样一个国家是不可以持续发展的。
如果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继续下去,中国不可避免陷入长久的人口下降的泥潭中,并伴随严重的少子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衡。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在严重老龄化的情况下实现崛起,而中国还未发达就已经垂垂老矣。
十,取消计划生育,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当今世界,除了中国以外,没有第二个国家实行强制计划生育。强制计划生育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一些西方国家也经常利用计划生育问题攻击中国的人权。既然全世界99%的国家都可以实行自由生育,中国为什么不能?难道中国人素质特别低?如果说中国人口太多,那么世界上还有50多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高于中国,为何他们也不需要实行计划生育?因此,取消计划生育,对内可以赢得民心,对外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建议:
取消强制计划生育,实行自主生育,由育龄夫妇自主地决定生育子女的数量和生育间隔。
联署签名需要在人民网注册一个ID,但“鼓掌”和回贴不需要注册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