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彼此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
魏任斌 韩宗梅 魏涵韬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们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我们这样的小家庭为何在总体和谐的情况下总有不和谐的声音?为何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在思考中进步!
日常生活中,作为父亲,总是讲一些大的道理,讲父亲自己认为应当这样思考和行动的话语、准则,作为母亲也总是讲一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作为儿子也是讲一些自己认为没有错的话、做自己认为应当可以做的事情。比如,父亲会说: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饭吃,但是我很努力,儿子呀,你为什么不努力呢?作为儿子会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啊?我不知道你的事情!这样就有冲突了。
有一次,在周日,儿子要求去父亲办公室做作业。父亲出于理解儿子的角度同意了。可是,到办公室,儿子不是马上做作业,二是要打开电脑,东看看、西看看。父亲拉下脸,对儿子说:你为什么总是不抓紧做作业呢?这样成绩能好吗?我小时候是多么努力啊!这个时候,儿子不高兴地说:我整天做作业,玩一下不行吗?我等下会做的啊!父子的冲突又来了!站在父亲的角度,父亲是没有错的,因为在孩子为成年之前,父母监督孩子学习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站在儿子的角度,其实也没有错,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想玩是正常的,不想玩就是不正常的。
那为什么会有冲突呢?最近看到一则寓言对我有所启发。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小猪被牧人捉住,他大声嚎叫,并且猛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叫声,便说:“那牧人常常捉我们,但我们却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站的角度不一样,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事态度会有所不同。
正因为人们对问题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人与人和睦相处,换位思考很重要。卡耐基先生说:“与人相处能否成功,全看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体谅和接受他人的观点。”以同情的心理,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体谅他人的想法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人际沟通的一大技巧,对交流双方都有好处。因为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传递的是对对方的尊重与体贴,彼此间容易产生好感,形成理解,并做出积极回应。
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换位思考,就会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温言软语,少一些矛盾和争吵。要使双方能有良好的沟通,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很重要。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内心感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说好每一句话。简单点说,站在对方的角度,就是要学会进入人的内心,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所盼,这样交谈才能流畅、愉快和有效。
新的一年,为人父母的我们,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对孩子的尊重,这是有效沟通的一种重要技巧。它能避免和减少对话双方的戒备和猜疑,弱化和消除对话过程中的不愉快,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传递我们的意图,从而使对话朝着期望的方向进行。同时,我们期待我们的孩子能理解父母,能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找到学习的动力,从做人开始,从跟父母相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