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口问题已成为社会讨论热点。十八大报告指出,未来需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经济、人口多重转型的国家而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是需要各个方面政策综合应对的问题。
人口红利是指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处于劳动年龄人口丰富的人口转变时期,也有适时推动的经济体制变革,这才有了过去三十余年的经济奇迹。换言之,中国很好地收获了人口红利。
相对于既往的成就而言,人口红利行将消失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加严峻。简单地说,挑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劳动年龄人口与赡养人口的比率开始下降,甚至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也开始下降,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紧迫要求。由于劳动力数量优势削弱,以往依靠要素投入特别是依靠投资推动的增长方式难以维系。
其次,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无限供给的时代结束,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转变直接推动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第三,人口红利的消失还会对储蓄率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抚养人口比重的上升,使得整个社会的储蓄率下降,投资的来源也会相应地受到制约;而老龄化社会从消费结构上看,也不利于经济增长。
那么应该如何从政策上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局面呢?大家最直接的反应往往是从人口政策上找突破。诚然,人口红利消失的确是长期以来低生育率水平的结果,但仅靠人口政策的改变不足以改变或延长人口红利。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更应该把人口变量作为一个既定的事实来接受,将着力点放在其他政策措施上。
首先,尚有一些未竟的改革,对于延长人口红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应该马上启动。例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福利体系的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尤其是中年以上人口)的非农参与率。尽管程度有限,但劳动供给的增加无疑有利于在事实上延缓人口红利的消失。
其次,当劳动力数量优势不再的时候,企业必须通过生产率的提升,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扬。因此,优化产业政策、深化企业微观机制改革,推动生产率的提升,应该作为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中长期战略。
第三,从根本上说,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依赖于经济效率的改善,也就是说,新的人口结构要求我们以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更高的产出。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和创新型社会的建设,才是应对人口红利消失永久的、根本的举措。
应对人口红利消失须多管齐下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