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中国可能出现技术性通货紧缩 |
中国的农地所有权一直是一个很可笑的事,没有主。所谓的农村集体产权,却只有大城市周边的农村会沾点光。农民只有种地交粮的份,而没有自己土地的实际所有权,没有土地的流转权。因此也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所谓的取消农业税也是很可笑的一件事,如果横向比较,为什么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会高过中国,因为像泰国这样的国家其农地是农民所有财产,它的取得和租用都是有成本的。而我国的逻辑是农地属于集体或者国家所有,其取得来源于分配。粮食的价格里并不包含土地成本,而土地的租用价格基本上又是由劳动产出比来计算的。以上的中国特色的土地产权结构,决定了我国粮食价格长期维持在低位,及农民应得的实际收入长期被压低,反哺中国城市化进程,并为这一进程长期的提供了低价格劳动力。 如果能先通过保障农村宅基地,并对宅基地的自由流转做出安排,将为农村土地的流转提供价格参考坐标。并进而形成对农地流转市场的指导作用。这将盘活我国农村的实质资产,并使农民通过土地的流转,进而通过农地增值而带来的农作物升值获得收益。彻底解决我国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来源于前几年的外汇占款而超发的货币和未来几年由于巨额赤字国债而超发的货币如果能在美国下一步攻击中国之前,把这一巨额财富引向中国广大的农村,第一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增加内生的市场需求。第二,有利于我国对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所有资源再定价,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给。第三,解决超额发行货币的隐患。第四,同时,资源品的重新定价,可同时起到维护过度吹起的股市,楼市泡沫的作用。使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 以上的方案的实质是通过闲置资产--土地的再定价来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长期结构性失衡问题,同时通过内生市场的建立彻底粉碎美帝的战略企图--即通过全球贸易及美元结算体制来要挟中国。 中国----世界市场上也只有中国存在这样的内生市场。我们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对抗美帝,实现中国的复兴。 |
2010-03-04 |
好了,就是这样,我将近3年前看到的问题,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做。但是有一些小的细节不一样,我个人更偏重用市场原理来调节土地市场的价格,而不是政府的强买强卖。本质上这是一种欺骗和剥削,不道德。
我来描述未来1-3年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方向。手段有两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整分配的结构。
手段一:以存量房为基础的房产税的征收,我在以前的文章中介绍过,最早会在2013年底开始,集中在2014年-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这个政策的有几个目标。
目标1:完成以财产作为税收的基础,而不是只是以流转环节作为税收的基础。听说李克强总理已经在强调中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论调了。这背后即将展开的逻辑就是,对于私有财产的界定和税收征缴工作。至于这个收入怎样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做出平衡,不在此论述。
目标2:反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运动的方式反腐,或者是以民主的方式反腐,在中国的文化气氛下,或者可以说,做制度性的安排和变革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所以通过资产税来“削峰填谷”,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手段二:最近貌似出台了一个新的农村土地征缴的新法规。媒体透露出的信息是,将对农地的补偿征缴费用做出大幅度提升,达到过去的10倍。我仔细看了一下,可能和媒体人的判断不同,我得出的是对农民不利的结论。过去,对于农村土地的补偿存在3大块。一,政府征收协议价格,这个各个地区之间差别很大,但大致是6万元/每亩。二:是根据国家土地法的法规,对于过去3年的平均土地产出乘以3倍,作为补偿。三:青苗费。也就是正在生长中的农作物进行补偿。我理解现在被媒体广泛宣传的补偿扩大10倍,是指的针对于第二项来说的。比如过去3年的每亩土地所得为1000元的话,30倍即是3万元。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粮食作物的收入水平普遍在2000-3000元/每亩之间(一季稻一季麦,北方单产收入不高,但是相对人均拥有土地面积大些),如果依此计算,每亩土地的补偿费用大致是在6万-10万之内。那么农民的实际所得很有可能并没有显著提高。因为30倍的补偿暗含着30年的农田使用权契约关系的赎买,法理上,进行了上述补偿后,农民对于土地的所有权转让形式有了可以计算的基础,那么目前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对于土地的协议价格就失去了意义。
无可否认,对于农民来讲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入,但是这种政府主导的收入分配形式还是有欠公平原则。因为市场对于土地的溢价依然被政府剥夺了。
小结: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主要在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一个是资产税的开征和完善,一个是农村土地的流转和继续城市化进程。大概就是这么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