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7日起,股市正式进入“1时代”。当天上证指数26.29点,收盘1191.17点,有效跌破2000点,创45个月以来的新低。28日,股市再跌17.65点,最低跌至1968.21点,“1时代”得以进一步巩固。
当然,对于当前的股市来说,“1时代”并不是什么美好的时代,而是投资者的“悲惨世界”,它只能意味着投资者损失的进一步加大。所以,尽快告别“1时代”也就成了广大投资者的共同心声。
那么,“1时代”能否尽快终结,成为一个短命的时期呢?作为中国股市的一员,本人从内心深处希望如此。但希望能否成为现实,这是需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应该说让“1时代”尽快终结还是有有利因素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估值优势。截至11月28日收盘,沪深300市盈率下行至9.6倍,与1664点时的12.93倍相比,已经低了约25%;而全部A股的最新市盈率也仅为12倍,与1664点时的13.68倍相比,大约低了约12%。由于1664点是2008年形成的一个股市底部,因此与当时相比,时下的A股更显示出足够的投资价值。
不过,这种比较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1664点之所以能形成当时的一个大底部,不仅仅只是由于估值的原因,更有政策救市的因素。一方面是股市本身的救市,当年的“9.18”管理层出台了包括印花税单边征收在内的三大救市政策,而且当时的新股发行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另一方面是我国政府救经济措施的出台,也即是后来的“4万亿救市”措施,此举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从而促使股市走强,1664点底部因此得以筑成。
但现在的情况明显有别于2008年。一方面是并没有针对股市的实质性救市措施出台;另一方面更没有类似于“4万亿救市”这种大手笔措施的出台。可以说目前的市场情况较之于2008年10月底11月初时要恶劣得多。虽然1664点在2008年构成了当时的底部,但这个底部只是用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构成的,当时的大小非总体上还没有流通。但如今的情况大不相同。目前A股市场已进入全流通时代,大量的大小非得以上市流通。而且每个月都有大量的大小非解禁。这些大小非不仅持股成本低廉,有的甚至只是“零成本”,而且大小非的数量是原有流通股股东的三倍甚至更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流通股股东的投资资金堆积起来的底部,显然很难承受大小非套现的冲击。而12月份又是今年大小非解套的高峰期,而且从对资金的需求来讲,也将是大小非跑路的高峰期。因此,1664点的估值能否承受得住大小非冲击的考验,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IPO与再融资的压力。虽然目前新股IPO的节奏明显放缓,但排队上市的公司多达900余家,其中等待上会的公司有808家,已上会等待发行的公司有92家。而根据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的表态,这些公司都要发,关键在于如何发。不仅如此,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更是表示,十年后上市公司数量要达到万家,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十年内每年平均要发股750家。这样的IPO压力足以让股市一蹶不振。 而在IPO之外,还有严峻的再融资压力存在。资料显示,在剔除未通过和停止实施的增发预案后,目前仍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增发预案,预计募资超过5200亿元。这也足以让股市压弯腰。
正是基于A股市场这种恶劣的基本面,市场要想凭借自身的力量来告别“1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在某些利好消息的刺激下,股市短时间站上2000点,但最终还是会跌落下来。股市要告别“1时代”,关键还是要看政策因素。除了宏观面的政策因素之外,股市本身也要有实质性的救市措施出台。否则,股市将会长时间陷在“1时代”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1时代”是否短命要看政策脸色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