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新工场模式面临失败


  笔者认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面临失败。从2009年8月到2012年11月已经3年,创新工场到现在融资4次,总融资5亿美元以上,投资了不少,没有一款产品有起色,现在到了不敢投钱的情况了,但是投资者却在推动投资。股市大环境萧条,即使李开复投资的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又能怎么样呢?现在,李开复转变到风投+全方位服务,这种尝试也注定是一个失败,因为投资企业如何盈利才是关键。而实际上,“创新工场”这种来自美国的模式将面临着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命运,或者说面临着败走麦城的命运。

  2009年8月,李开复主动离开谷歌创建创新工场,当时李认为凭他的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个人品牌,打造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必定成功。笔者认为,李开复创新工场面临失败,面临逝去的十年。

  从2009年8月到2012年11月已经3年,创新工场到现在融资4次,总融资5亿美元以上,投资了不少,没有一款产品有起色,现在到了不敢投钱的情况了,但是投资者却在推动投资。所以,总体上是一场空。

  虽然天使投资成功不能用三年来衡量成败,但是,上海股市从1000点到6000多点以来已经失去5年,未来至少还有经济悲观期,所以,股市因企业业绩不甚理想又怎么能高涨?大小非抛盘突然扩张6倍市值,这么多的产能过剩怎么消化?所以,股市再未来5年都不一定好,那么,就算李开复投资的某创新企业上市,由于业绩不理想难以上市、难以推高股价。另外,股市大环境萧条,即使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李开复用这种撒胡椒粉方式的投并不明智。

  现在,李开复转变到风投+全方位服务,这种新尝试也注定是一个失败。为什么?技术行业创新的并不是在某个小技术方面突破引领行业,这种概率很低,而是对现有技术整合,创造出新的多功能技术产品,才能胜出,乔布斯靠技术大量整合胜出,上世纪微软打败莲花公司,现在进攻苹果平板电脑也是如此。大多数小企业不可能做到技术创新,就算做到某项技术领先又能怎么样呢?所以,技术整合比技术创新重要。

  如果不是技术产品,而是日常用品,那么,以产品整合为主,离开此,规模化发展,只能造成同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低,中国的出租车市场只见规模不见利润率,这种只投行业龙头谋求快速上市做法已经失灵,因为股市前景不妙。所以,回到投资企业如何盈利才是关键。

  综上所述,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一般性产品,只有创造大量利润率才是关键。所以,技术产品以技术整合为重点非技术产品以产品整合为重点,降本增效成为首要任务,上市和规模化已经成为不合中国当下经济潮流的做法。所以,我认为李开复梦工厂创新工场进入逝去的十年。既然李开复创新工场进入逝去的十年,而中国当下PE回报率节节败退,那么高呢风投就面临逝去的十年,不仅过去投的成为问题,现在和将来投的也成为问题。实际上,这种来自美国的模式将面临着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命运,或者说面临着败走麦城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