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曲者,跳跃与两极之间也: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明忽暗,忽强忽弱,忽进忽退,忽朴忽华……所有你能想到的极端,他都能到达,他没有定势,没有形象,变幻莫测。全者,全然也。全然者,与道合一也,没有一丝一毫他自己的东西,没有一点棱角,完全无我,一只空船。枉者,白费功夫也,世间一切的做为,不管看起来多么神圣,听起来多么豪迈,成功也好,荣华也好,都是白费功夫、瞎折腾。直者,规则也,直枝以为规。枉则直,折腾就是世道啊,借用陈嘉珉先生的比方,人类被自然力量注入了“折腾液”。
这两句揭示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大道若反,表面上看起来是如此这般的事物,其本质刚好与之相反,比如选举,表面上看起来是自下而上的,知道其本质的人都明白它是自上而下的,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成功显赫的人物,内在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痛苦。
洼则盈,敝则新。这两句揭示两极之间的转换关系,祸福相依,阴阳太极。无之以为用,用则有;有之以为器,器则无。循环反复。
少则得,多则惑。这两句揭示万物之相对关系,当你只一个娇妻的时候,你是真正有爱人的,当你后宫佳丽三千时,到底谁是你的爱人呢?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抱一,负阴而抱阳,在两极之间跳跃,两极到无极,不偏不执。接下来讲圣人如何“抱一”。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明者不自见,彰者不自是。洞察一切的人不会形成任何观点,能够彰显大道的人没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两句讲圣人抱一之认识。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有功者不自伐,长者不自矜。有功者,借自然之势而有功。长者,假自然之势而长,我有何功?吾有何长?这两句讲圣人抱一之行事。
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有我才会有争斗。圣人无我,谁在争?跟谁争?一切争斗皆因“我”起,一切麻烦也皆因“我”起。贵大患若身,我若无身,吾有何患?无我者,我即天下,天下即我,与道合一,无二则无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古人说“曲则全”,圣无虚言啊!的确是这样啊!全然者归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