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所做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中一开始就强调,“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不难看出,今后的工作依然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与中心中的中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要“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机制”。按照这样一个思路推断下去也不难得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着力点不仅要放在把握好开放的节奏上,也要更多放在积极提高开放质量方面。
应当看到,扩大对外开放与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两者虽侧重点不尽相同,但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硬是要将扩大对外开放与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分开来说,那么,提高对外开放质量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当务之急,而扩大对外开放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现实条件。十八大报告的第四部分标题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就是其中的五大内容之一。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是否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已经不是问题,开放的力度大小也把握得较为恰当,而对外开放的中心应该放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之上。例如,随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在未来走向贸易强国的进程中,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也必然要突出升级这个导向。这也是从学习十八大报告中取得的一些领悟。
在刨除标点符号后,连同“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这12个字在一起,十八大报告中针对这一问题的阐述一共使用了320个汉字。字数虽然不多,但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字字玑珠。同样是从对外开放高度上去理解十八大报告,不仅存在着视角上“透过现象”与“看本质”的先后次序,而且也存在着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的侧重点不同,甚至还存在着“量身定做”与“普遍适用”的差别。总的来看,十八大报告中对于提升对外开放高度的直接涉及或间接“沾边”的内容虽然仅有320个字,但内容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为提升对外开放高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从各项商务工作来看,这一段论述看起来都很贴近。就当前的中国而言,不仅面对着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而且也面对着国际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带来的种种压力与挑战,构筑开放性的经济体系也必然要充分考虑到对外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当然,从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既然带有“开放型”特征,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其他商务工作也间接支持着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二是针对提升对外开放高度正式“点题”。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的阐述,这就是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聚焦于人们普遍关心的对外贸易转型升级问题,十八大报告中用较宽口径谈到了。事实上,当今的对外贸易已经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进出口货物的一买一卖,一方面是范围拓宽了,如服务贸易的份量越来越重;另一方面是不同贸易方式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了,特别是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十八大报告所说的“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题。
三是在提升对外开放高度过程中要立足于拓宽思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的论述,这就是要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开放模式创新无疑占据着先发位置。事实上,无论是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开放区域也有许多,但如果要按照形成高地效应要求,势必要在开放过程中打破一些条条框框,因而也离不开靠开放模式创新带来的转型机遇。
四是提升对外开放高度需要先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的阐述,这就是要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不难看出,无论是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还是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立足点在于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只有站在这样的立足点上,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才有出路,特别是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才能够取得突破,而发展服务贸易与推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也才有可能落在实处。果真如此,提升对外开放的高度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
五是以利用外资质量的提高促进对外开放高度的提升。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外资企业的贡献,而作为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节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必然离不开外资企业的积极参与。与此同时,要走向贸易强国,必然要在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上做文章。固然,增强自主研发力度是不可或缺的,但自主研发并不意味着要盲目排外,一定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特别是技术资源以及附着于人力资源之上的智力资源。当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形成大规模的二次创新。事实上,对于提升对外开放高度来说,通过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
六是提高对外投资水平也是提升对外开放高度的一个支撑点。关于对外投资,十八大报告中是这样阐述的,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相对于对外贸易而言,对外投资的发展客观上属于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的转型。当然,在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企业经营能力的提高与培育高水平的跨国公司都属于某种形式的升级概念。不过,在资本输出过程中的转型升级也必然会对商品输出产生引致作用。实际上,近些年来我们之所以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很多障碍,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对外投资水平的落后有关。如果能够将我们的企业培养成知名的国际化企业,现阶段在提升对外开放高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许还真不算一回事了。
七是提升对外开放高度也离不开对外部环境的培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从提升对外开放高度的要求来看,之所以要达到以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培育海外市场的出发点。作为一个贸易大国,我们不仅要有能力开拓国际市场,而且更要有责任在海外市场“浇水”与“施肥”,而不能在拓展国际市场过程中竭泽而渔。
八是提升对外开放高度也务必要争取“皮实”一些。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要“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站在争取对外开放带来的正能量最大化的角度来看,就是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促使企业能够尽可能克服有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如实在克服不掉,也有办法“躲过”有可能到来的风险。换句话说,提升对外开放高度不能搞“花架子”,一定要中看也中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国际市场仍处于不景气的时期,而在这样的时期加快提升对外开放高度无疑是更看重实用性。
行文至此,不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提升对外开放高度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用一个封闭系统加以概括,十八大报告中所用的这320个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不过,如果从一个开放系统的视角去观察提升对外开放高度这件事情,那么,还要跳出这320个字来看待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例如,在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斩落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事实上,如果不夯实产业基础,增强研发实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直观来看,提升对外开放高度是我们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进一步细看,可以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也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再进一步凝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则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必由之路。如果站在十八大报告的角度来看待提升对外开放的高度,大抵上就应该这样看了。
从320个字读出的对外开放新高度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