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如何发展与俄罗斯的对外交流


   在我国的外交关系中,中俄关系是我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如何避免中俄关系不受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的影响,对我国和平崛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这种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对中俄两国和东北亚地区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同时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形式的措施来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经济合作是基础,如果要加大中俄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力度,资金、商品、劳动力、原材料等市场经济中的各要素必须要逐步实现自由流动;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却使俄罗斯对与中国开展全面经贸合作顾虑重重。我们可以和俄罗斯理论界及工商界就转型国家在自由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合作展开共同研究探索,为推动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中俄农业合作应该先行。中国农业人口多而耕地少,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却有大片的肥沃土地无人耕种,开展对俄农业劳动力输出是今后应该优先考虑的方向;同时这也是俄罗斯对中国移民最感忧虑的一点。这种输出最好由企业领头,我国现在实行企业“走出去”战略,但是走出去的企业去俄罗斯的很少,投资农业的更少。如果以比较规范的企业跨国投资的形式与俄罗斯开展经贸合作,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对俄农业劳动力输出,也可以减少俄罗斯人对非法移民的担忧。

  第三,俄罗斯中央政府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地方政府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向东开放的要求更加强烈。中国企业的对俄投资也应该多注重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带来实惠好处,这样既可以减少中俄经贸合作不必要的行政阻力,也可以在俄罗斯国内对中国崛起产生疑虑和争论时,争取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支持。

  第四,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全面发展与俄罗斯的合作,该组织的合作不应该只局限于政治、外交、军事等层面,可以延伸到经贸、劳务、能源、交通、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通过这种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式也可以为中国劳动力走出去创造较好的条件和氛围。

  第五,中俄文化交流至关重要。由于历史的原因,俄罗斯文化对中国知识分子曾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但是中国文化对俄罗斯人的影响却很有限;这种文化交流上的不对称也是俄罗斯对中国移民抱有偏见的重要因素。今后在中俄文化交流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对外文化输出,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六,当今世界,商品、资金、人员、技术、以及思想,都在以一种越来越快的速度穿越民族国家疆界。整个世界正在迅速地相互连接在一起,正在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一体化的共同体和市场③。我们在对俄罗斯的宣传上,应该从经济全球化时代下的中俄关系着眼,多从融合、互利、共赢、一体化、经济要素自由流动等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俄罗斯心理上对中国人的不必要的隔阂障碍;此外,我们还要加大与俄罗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交流力度,更加重视对俄罗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工作。

  第七,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源和矿产的储备都很丰富,目前开发程度很低,这是中国未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更加凸显出中俄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中俄边境地区交通设施的改善可以促进物质人员的流通,这一点可以先从我们自己这边做起,先把中俄边境线中国一侧的交通设施改进完善,待边境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达到一定密度,俄方在现实经济利益面前肯定要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跟进。从经济合作的角度使双方达到双赢状态,可以减少俄方因“讲政治”而对中俄之间的人员物质的自由流动进行行政干预。

  最后,还有一点必须指出来,不管中俄关系将来发展到什么状态,真空化与东方化的悖论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必将长期存在,甚至可能激发出矛盾和冲突,也是中俄双方都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中国移民要想在这块辽阔的土地立足,还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心态,对俄罗斯历史文化传统和宗教风俗习惯进行接触了解;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接纳俄罗斯文化的优秀成果,使该地区成为东西方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典范;逐步改变原来在国内的一些不文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积极融入该地区的主流社会;通过与当地居民长期的共同生活和普遍通婚,培养和建立双方之间的牢固感情,最终实现双方谁也离不开对方的和谐共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