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析---摘自《宇宙动力原理》


1.5.3

时间分析


时间量的定义和本质是:对运动进行单位量纲的其它运动与量纲比较量。
有了上述量纲和量化的概念,我们从定义上入手,对经典物理概念的分析将获得明晰的科学逻辑思路。并且,我们还可以了解人类定义的物理概念与宇宙“动、力、空”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人类很容易以从众的思维方式接受权威所讲的一切。不知道这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还是人类特有的属性。我们一方面提倡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只把权威的一切理论及传统的科学理论引为最高真理。当然,成为权威说明他们曾经为科学历史做过重要贡献,有过好的理论体系和建树。而后,有不好的理论也常常被认为是值得信赖的。其结果是阻碍了人类科学的发展、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发展。
当代的时间、时空观就是一个被反复模糊的物理概念。以至于时间倒流、时空弯曲、时空一体、时间机器、时间隧道、四维时空、时间简史等等非常不明晰的时间观充斥于科学的各种论坛上。这种不明晰的时间观其关键在于错误地把时间视为自然存在。
时间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人类对循环运动相对性描述的量化值。是运动量纲下的相对比例数值。
要改变对时间的种种误解,恐怕不是我上面那句话或下述文字能够解决的。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或许要有知名的专家、有责任心学术权威在追求学术真理的合适背景下才可得以缓慢的改观。因为,对旧有的时间观的各种宣扬、特别是量化所带来的有利习性,已经使人类对时间的研讨脱离了其本质而难于逆转。下面,我们还是从追溯时间的定义开始。

1.5.3a
时间的定义和本质

经典时间的基本单位有年、月、日、秒。其它的时间单位如分、小时、微秒、纳秒等等是对上述单位的量化细分。因此我们着重讨论时间基本单位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A)1“年”定义的物理意义代表地球绕太阳一周。
B)1“月”代表月亮绕地球一周。
C)1“日”代表地球自转一周。
D)1“秒”是铯原子一个特征频率的光波周期的9192631770倍。
上述所定义的时间的基本量纲都是对物质在自然界空间特定周期运动的表达。是以太阳系内不同空间运动的周期关系,四个量纲可以通过数值的量化而等价。越大的单位所描述的空间运动关系也越大。如“年”表达了“地-阳”系的周期运动;“月”是表达“地-月”系的周期运动;“日”是地球自体转动的周期;“秒”可以认为,先从上述运动来定量原子自转周期个数。并反过来用原子周期的个数来更精确地定量其它运动。这是因为对精确的追求所致。也反映了越小空间内的自然运动周期越稳定、精确。体现了物理现象越小越精致的普遍性。
大空间运动周期的时间量纲都是一圈。而且,大空间运动一周是不同的小空间运动一周的不同比例。如:1年、12个月与365天的等价,表示了大小运动空间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比喻很清晰地表明了时间和空间中介下的运动关系,是不变自然规律。四种不同空间的运动周期近乎可以准确地被一定的数值来等价量化,或认为它们之间运动周期的比例值是很稳定的。如果存在误差,仍是我们忽略考虑了这些空间之外更大动力空间的影响。这个现象指出了自然界运动的稳定性在上述不同空间的等价关系应该作为人类对时空观的研究依据。当然,在科学计算方面,仍然存在运动空间越小越准确,如对“秒”量纲的精确度最高。这也符合“小而精”的通俗性概念。
从上述对时间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时间”的本质是对运动进行“量纲化”的过程。而不是自然界存在的事件。换句话说,时间是描述自然界存在事件(运动)的量纲。是人类为了方便对其它运动过程的定量的比较而特指自然界的一些基本周期运动的单位。如:地球对太阳的公转,月亮对地球的绕转,地球的自转,和特定原子的运动周期等等。
因此,时间的本质是运动的存在。用起源在先的的概念也可以说:时间的起源是运动。
比如,我们从泉州到北京乘了2个小时的飞机。在这个从泉州到北京的运动过程中,地球自转了1/12圈,地球绕太阳大约1/4380圈。同样,可以算出月亮绕地球和原子运动周期的分数和个数。
在这样的比较下,就能很清晰地理解,“2个小时的时间”相当于是自然界这些特别定义下的周期的运动过程各是多少。进一步可以广义地认为,“人类普遍认为的时间量”是各种复杂的、不规则的、人类可以视见到的运动过程与自然界特定周期运动之间的比较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时间量是特定周期运动之间的比较量。也可以更简单地认为时间是对运动的量化。

1.5.3b

时间和空间关系

上述已经谈到,时间不是存在物。而是对自然特定周期运动过程的比较。时间是对自然运动进行“量纲化”而产生的,是运动过程之比。更准确地说是对物质循环运动的量比。由于这种量比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及自然存在无穷运动的开放性。故,时间模糊地“被存在”,被无始无终的存在,看不到起始和尽头的存在。试想,一个循环运动,那里是运动的起始,那里是运动的尽头?
因此,时间概念和空间存在不能作为同类的事件而存在于宇宙内。只能认为运动和空间才是共存于宇宙内的事件。当然,还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力也与运动的空间共在。
“时空观”、“时间简史”内的一切时间提法注定使我们产生模糊、分裂和混乱的宇宙观。动态的空间才是一个真实的、接近自然境界的空间观。因此,第二章所提的动-空关系就是时空关系的根本。
时间是人类对运动的“量纲化”事件,是为了对运动的比较量化而产生的概念。时空不是自然共同存在的事件,空间、运动是才是自然界内的共同存在事件。

1.5.3c


时间的起源是运动

时间起源的界定要解决“在先”的问题。而时间的在先的问题要落入“运动在先”或“时间在先”的问题。很显然,从人类对时间的定义完全可以确定是运动的在先,而不是时间在先。因此,用逻辑来界定,时间的起源是运动!
运动的来源是力,力的来源是运动,而力和运动共存。所以动力在空间共存构成宇宙,起源时间应该转换为运动和力的空间共存。

1.5.3d

一句话论时间

时间是人类以自然界物质特定的周期运动为基准的量纲,并把其它物质运动与之比较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