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新春足迹彰显了什么?
大年初二,自治区张春贤书记,又来到新疆西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喀纳斯蒙古民族乡喀纳斯,在接近零下40℃的严寒天气里,踏着冰雪登门给禾木小村落的村民拜年,宣传党的政策,传送政府的温情,与各族人民共度春节!(见1月25日天山网)
张春贤书记到新疆两个年头,都是与自治区人民一起过春节。这是他的传统,也是他的作风。其实无论一个人当多大的官,离家乡多远,那份过年的情节,那份思乡的心情,那份与亲人共渡佳节的情愫都会是一样的,不一样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由此,笔者想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舜帝时,洪水成了天下大患,于是便命大禹治理洪水。大禹十三年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洪水治理。大禹治水成功,除采取了正确的方法,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大禹为了天下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今天我们的各级领导难道不是也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之。
新春佳节,党和国家领导人,胡主席与温总理分别在北京城郊和甘肃长庆油田与当地群众一道欢度新春佳节,自治区的各级领导也在各基层与民同乐,一起过春节。特别是张春贤书记,到新疆两年,春节期间将脚印留在新疆的天山南北、各族人民的家里。大禹过年不回家,交通不便不能不说是其中原因之一,而现在的交通,只要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愿意,寅时在北,卯时就能到南,这是轻而易举的事。就说新疆地域宽广,但只要张书记想与家人过年,也不过是三两小时的事,然而我们的张书记以身作则,放弃春节休假时间,带领自治区领导班子与基层各族群众一起过春节。难道是他们不想与家人团聚?难道他愿意在-40℃的冰天雪地走家串门?非也,是只因他们心里装着全区群众,惦着百姓的疾苦,揣着一份责任,携着一份真情,有一颗比大禹更宽广的共产党人的胸怀。他与孩子一起放鞭炮,意在与民同乐;与各民族群众一起聊年味,旨在传送温暖;与职工一同包饺子志在体察民情民意。总之张书记与各族人民一起春节,彰显了他对新疆各族群众的关怀和对民生的关心,新疆人民有这样的领导人,何愁不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此前曾表示,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传统,领导人春节期间慰问走访不休假,体现了“政治道德”。笔者以为,张春贤书记春节“慰问”的新春足迹,不但体现了的“政治道德”,更彰显了深刻的民生情怀。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