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央文明办推行“拱手礼”
欧阳君山
首先,拱手礼比其他一般性礼节更卫生,没有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接触。其次,拱手礼比其他一般性礼节更方便,简单易行,对距离要求不高。第三,拱手礼比其他一般性礼节更有利于保持施礼人的庄重,从而保障礼节的严肃。事实上,恢复拱手礼,也有利于国人重新注目古老的传统文化,唤醒文化自觉,养就文化自信,造就中华文明新风范。
——题记
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不乏精彩,但总体表现应该算平淡。没有了广告,没有了贺词,没有了企业大腕,多了一份团圆的感觉,这应该都是在向春节联欢晚会的本位回归。但没有了赵本山,似乎也让一部分人少了期待,有人甚至干脆直接注目辽宁卫视春晚节目。看来,画龙都不能不点睛,核心人物在哪里都是不可缺的,他可以让人们形成兴奋聚焦。
但刚过去的春晚有一个出彩之处,那就是朱军一干主持人大耍贫嘴,建议国人重新恢复“拱手礼”。话未落音,批评就来了,有人冷嘲热讽说:“真是没文化啊,拱手礼都是平辈间的,怎么能拱手就算向长辈拜年了呢?”这不无道理,但有点没事找茬,因为人家并没有说一切场合都拱手致礼。以个人不成熟的思考,推行拱手礼是桩好事,至少有如下几大好处:
首先,拱手礼比其他一般性礼节更卫生,没有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接触。其他礼节一般都有身体的接触,握手可能是接触程度最轻的,但即便是握手,也存在卫生风险。尤其是大多场合,人与人之间都要互相握手。没有卫生风险倒罢,如果有卫生风险,如传染病,就会在人群之间迅速扩散。从这一意义上讲,为公众健康保障,即使不行拱手礼,也应该考虑其他不进行身体接触的礼节。
其次,拱手礼比其他一般性礼节更方便,简单易行,对距离要求不高。握手可能算最简单的礼节,但也仍然是有要求的,至少得在触手可及的范围,不可能老远就握手致礼,但的确可老远就拱手致礼。尤其在群众的场合,拱手配合注目或问候,极其方便向群众致礼。事实上,在群众的场合,真要施礼,一个人会自然就拱起手来。从这一点讲,拱手礼在发生学上是十分自然的。
第三,拱手礼比其他一般性礼节更有利于保持施礼人的庄重,从而保障礼节的严肃。人们通常说“敬礼”,实际上,“敬”与“礼”是有区分的,“敬”是“礼”的前提,“礼”的“敬”的表达。正因为如此,施礼最忌轻慢,如果没有庄重的姿态,甚至流于轻慢,行礼就不可能沦儿应酬甚至儿戏。拱手礼最容易让人姿势挺拔,昂首向上,有利于敬。尤其拱手礼时最容易注目,而且往往目光相对,很容易流露和表达真情。
拱手礼当然不是万能的,就像有批评说的那样,拱手礼不适合于晚辈向长辈施行,但一般性场合,尤其群众场合,不管有无长辈,拱手致礼都是可以的。这也并非说就止于拱手礼,如果的确有长辈或要人,接下来还可以辅心其他礼节表达。
事实上,恢复拱手礼,也有利于国人重新注目古老的传统文化,唤醒文化自觉,养就文化自信,造就中华文明新风范。总而言之,建议国人重新恢复拱手礼,中央文明办有必要推行之。
相关阅读链接:中华文化核心是一个什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