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动力原理》-----自序


自序

 

人类对物理逻辑关系终极的追求一直在进行着的迄今,几百年来是漫步在过去惯性的意识框架,如:万有引力、时空观、多维空间、宇宙大爆炸等;因此,近百年来而未能获得真正的终极。

本书所提供的“动力空间”视角,即不需要上帝“第一推动力”的劳作,也不必解释“宇宙来源”这个永无结论的困惑;将用动力空间自洽自在、自洽共在的理论对人类孜孜以求的“终极理论”画上一个自洽逻辑的终止符。

自然给人类的智慧终将要逐步战胜愚昧的过去。用大视角来看待人类发展史,今天人类如日中天进步,都是科学思想的伟大进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主导了现代人类的生活模式,人类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似乎无所不能。核应用、基因工程、转基因、克隆、生命再造等技术手段似乎比万能的上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必须谨记我们在宇宙中的渺小,我们不应该太高傲,也不应该忘记这样的事实:“人类不知道的事物要比知道的更多”。

“物理终极理论”要终极的是对“物的终极认知”,及对人类自己最终的存在认知,并认识人类有那些无知;而不是能认识宇宙内具体的“全部所有”和“宇宙的来源”因果。终极理论的“终极认知”仅仅是对宇宙自洽存在、自然动力在空间普遍规律的认识;而不应该是人类自己臆测的莫须有。因为,宇宙本身的“全部所有”和“宇宙的起源”问题已经超越了人类的认识界限,研究超越于人类界限的问题必然成为臆测或悖论。

当然,我们还可以认为“全部所有”和“宇宙起源”都是“动力空”组织的全部;但我们就不能进一步追问“动力空”的起源和动力确定性规则的来源,这是自然共同存在的本质。动力空是自洽的存在;宇宙之内没有动力空之外的其它!

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人类能够认知的全部是有限的,才会带着一颗敬仰之心、感恩之心、带着喜乐、用肉体上的仰视、用精神上的俯瞰来接纳这个带给我们赖以持续、繁衍生存的宇宙和地球。也才可以带着欢天喜地之心享受自己那阳光的生命过程,并衍生出那博爱、悲天怜人的至善境界。

知道人类的局限、生命的有限、动力的极限、智慧的极限和所有的有限;知道我们只是宇宙内一个渺小的、动态的组织单元,并和外在的一切构成一体、和宇宙融为一体的个体,才可以克服我们身上的另一些、同样是自然存在于我们内心里的妄狂、浮躁和阴暗的念头。光明和阴暗都在一瞬间同在。提携内心的光明、弃绝内心的黑暗是人生必须修养和历练的过程,无论我们处在什么时代。

找到人类的界限、极限、局限的“终极理论”,才可以自觉地、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规律,为人类开拓那满足自然规律、同时有利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也才会对核技术应用、对基因的组织应用这两个关系到人类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前沿问题带着敬畏和谨慎。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以科学发展的时代,以崇尚自然的时代,以自由思考的时代,以宽容、包容一切的时代。有幸生活在先贤们已经为我们开创了前面诸多清明的自然科学经历和所有的分析和发现,一个追求“终极理论”的梦想终于呈现在人类的大视野里。在这个科学发展的自由时代,宗教和科学并存、宗教和宗教并存、黑人白人和黄种人并存、各国各种族并存的人类和谐社会里,《终极理论》或许会为人类意识的相对统一、科学的发展、人类进一步认识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命作出微薄的贡献。

本来以为数学是塑造真理化身,无奈数学中“0和无穷的确定”是人类的不可及;数学中的“0和无穷的不确定”又使它存在对这两个极限本身的无知;数学对这两个极限的无知,等同于从数学上获得认识真理存在着局限性。也使方程的“=”号不能等同于自然性质上的“大同”。比如,最简单“完全”相等的等式(1=1)在我们看来,在数学框架上是理所当然。然而,左边的1和右边的1所占据的空间是不一样的。推而广之,任何等式的等价至少存在空间的不同,即动态的自然存在,也是“自身也不等于自身”。进一步地研究空间不同之外的不同,仍然有许多动力不同的存在。当然,我们还可以用空间的同步来表达事物的“大同”。然而,经过微观的科学研究,绝对同步的存在仍然找不到。因为世界的动态使方程两边的等价成为人类抽象的“测不准大同”,而不可能是“自然存在的大同”。这就是数学存在的极限性问题。因此,由数学演绎出来的真理必然止于相对性和不可知论。也就是数学将演绎出“相对主义”和“不确定性(不可知论)”是基于人类认识的极限。

不带有任何情感的、“公正的数学描述真理倘若如此困难,况且其它理论体系!

这样是不是又产生了一切都是相对的“相对主义”和测不准的“不可知”论?如果是,又如何确定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必然性?站在什么立场可以给出相对的、绝对的、偶然的、必然的、不可知的、可知的全部调和解析。这就是本书要完成的一个目标,而且要以清晰的逻辑分析它们共同存在的缘由。通过实证有限性的规律来归纳“无限性”的自然存在。

通过科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规律是必然、绝对、可知的;量化是相对的、偶然的、不完全可知的。而数学是量化规律的抽象工具,因此仍然具有极限的局限性存在。

没有了数学的绝对性,那么人类如何追求真理、还用什么追求真理。其实追求真理仍然是用思想;用人类那伟大的、包容一切的理性思维方式。唯有它才可以触及人类认识自己的极限,而不仅仅是数学极限。因为数学是静态的,思想是动态的;以动态对动态的同步理解可以认为是认识世界的极致方法。

人类对真理的认识只能是对动力规律的认识,而不能是对动力组织的全部的认识。 “终极”在于终极人类自身的极限。包括人类的逻辑极限、意识极限、认识动力的极限。

用“终极”来命名或许会使很多人感到不以为然,甚至反感。其实这是人类对终极内涵理解的不一样;反感的人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根本不可能有终极的理论。认为有终极理论的人群认为:必须有一个最本质的物理规律来看待我们宇宙的合理运行方式,而不是对所有具体事物都可能纳入人类的视角。

对终极的理解要有两段论的分析。一个是:我们能发现所有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怎样的基本规律构成的,这是可以终极的。另一个是:规律的来源及规律所构成的所有存在是无穷的,不能被终极的。

宇宙按有限的动力规则运动;但人类不得不承认这些有限的规律组成了无限的事物是人类不可能穷尽的事物。这些事物的无穷源自于空间的无穷、动力方向的无穷、动力组织的无穷。

发现宇宙内的所有点都是动力空三者的规律动态存在关系是一种终极,这种终极可以通过科学量化来表达一定区域内的动力空关系。

但人类只能感知到动、力、空的有限组织部分,也只能了解局部有限的动力空间组织;这是人类对所有动力空组织认识的不能终极,人类不能通过量化来完全表达宇宙所有的动力空关系。只能通过人类对物质的自定义和中介来量化宇宙内的动力空。也就是用相对整体的动力空量化不同的动力空。

总之,对于宇宙的终极认知有二个要点:

首先,不仅仅是明白我们能知道什么,更重要是要明白我们不能具体知道的是什么!其次,明白宇宙是如何自洽的存在,而不是追问宇宙是那来的!

换句话说:理解宇宙动力的天然和谐方式是人类的追求,而为什么会有这种天然的动力和谐关系是自然属性,自然属性也就是宇宙最高的物理规则,也就是动力规则。这种最高的自然规则是人类只能遵循的自然事件,也就是不能知道其来源的事件。

虽然,应用本书在宏观上揭示的动力自然存在法则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的存在方式和宇宙存在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结构。但对于微观上动力的复杂组合会产生的动植物、及动力具有自组织成为有意识的高级动物这一神奇的自然规律还是有待相关专业的学科,特别是生命科学辅予实验的实证。证明自然动力具有“不同层次意识智慧”的普遍性。

自然伟大的动力和智慧永远高于人类的智慧,只要明白自然要用多大的动力和组织才可以产生的人类智慧,人类就应该谦卑。了解自然动力的永恒,和人类只是这个永恒的一瞬间,人类也才不会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明白人类对自然动力范畴理解的狭隘,对动力组织运作的无知,人类才不会自我生成如此多的主观臆测内容来误导人类的意识形态。

自然动、力的伟大,是超越了人类视感觉之下的动、力。对大自然动、力的敬畏和对自我渺小认知,才是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理性途径。

由上述的引导语,期望您能获得对《物理终极理论》的内涵有大致了解。或许因此能理解终极是“终极人类自己对动、力认知的所有极限”,而不是终极自然所有动、力的存在和来源。人类只能终极在能感知到的动、力的那些有限的合成部分。